刺桑
刺桑 |
中文学名:刺桑 拉丁学名:Streblus ilicifolius (Vidal) Corne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亚 科:桑亚科 族:鹊肾树族 属:鹊肾树属 种:刺桑 分布区域:中国海南 和广西等地 |
刺桑(cì sāng),学名 Streblus ilicifolius (Vidal) Corner,俗名:赤回,异名:Taxotrophis longispina Taxotrophis aquifolioides Taxotrophis triapiculata Taxotrophis obtusa Pseudotrophis laxiflora Taxotrophis ilicifolia ,是双子叶植物纲荨麻目桑科鹊肾树属的一种植物。有刺乔木或灌木,树皮灰白色,平滑;小枝具棱,刺长1-1.5厘米,或更长达4.5厘米。分布于中国海南和广西等地。栽培管理刺桑在中山和平坝都能生长。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较好。成片榖培的,在成林前,每年夏季可间种粮食作物,冬季都可间种一下短期菜。叶片还可养蚕 。 [1]
目录
刺桑简介
落叶灌木生长慢,含微黄色乳液。树皮淡灰色,老树的皮常不规则的剥落。幼枝细长直立,具有粗大的棘刺。单叶互生,具短柄;
叶片多变异,常为卵形至倒卵形,长2-5厘米,宽1.5-3厘米,草质,基部阔楔形,叶全缬或前端三浅裂,并有波状钝齿。花果少见 。
刺桑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4m,有刺,小枝幼时具棱。叶革质,卵形、狭卵形或椭圆形,长3-12cm,宽1.5-5cm,顶部渐尖,常具3刺状小齿,基部急尖或钝,全缘或具疏离刺状锯齿;
叶柄长约4mm。总状聚伞花序腋生,花梗极短;雄花长2-4cm,花密集;基部和总轴有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近圆形或半圆形;边被缘毛。果着生于具宿存苞片的短枝上果实扁圆形,具短柄,果基部有4片宿存的梦片。种子扁斜。花期4月,果期6月 。
刺桑栽培管理
刺桑在中山和平坝都能生长。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较好。可利用路边、沟边和屋前后隙地栽种。
用分株和扦插繁殖,以分繁殖为主。在冬季落叶后,挖取树下高的三尺的带根小苗栽种,也可在冬季深挖伤根、促使多生小苗,供繁殖用。
栽时,按株距三尺开窝,每窝栽苗一株。栽后一至二年,每年要中耕除草三次,在四、七、十月进行,并在四、十月中除后追施人畜粪水或土杂肥一次,以后每年冬季只松窝一次。
虫害有蚜虫,可用乐果防治。
成片栽培的,在成林前,每年夏季可间种粮食作物,冬季都可间种一下短期蔬菜。叶片还可养蚕 。
刺桑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海南(崖县、东方等地)约100-400米,广西、云南东南至西南部(蒙自、金平、元阳、耿马约200-500米),孟加拉国、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马鲁古群岛、帝汶岛)等地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