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蓟
刺蓟的功效及营养价值别名小蓟、猫蓟、青刺蓟、青青菜、青青草、枪刀菜、千针草、刺角菜、刺刺芽、刺杀草、刺萝卜、刺儿草、木刺艾、荠荠毛、小蓟姆、刺尖头草等,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全草或嫩茎叶、根。全国均有分布。生于山坡、河旁、荒地、田问等,亦有栽培。
刺蓟的营养成分:每100克刺蓟嫩茎叶中,含水分92克,蛋白质4.5克,脂肪O.5克,碳水化合物4克,粗纤维1.8克,灰分2.2克,钙.254毫克,磷40毫克,铁19.8毫克,胡萝卜素6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O.33毫克,尼克酸2.2毫克,抗坏血酸44毫克。
目录
刺蓟的药用功效
凉血,止血,祛淤。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疔疮、痈疖肿毒、白喉、痢疾、湿疹、毒蛇咬伤。[1]
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大蓟根:呈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cm,直径0.2~0.6cm.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灰白色。气微,味甘、微苦。
性味归经:凉;苦、甘;归心、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鲜品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2]
刺蓟散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的许多药学著作中,刺蓟散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早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它投入到医学中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的一些相关信息。
【处方】 刺蓟1两,黄连2分(去须),黄芩1两,栀子仁3两,乱发灰1分,紫苏茎叶半两,阿胶2两(杵碎,炒令黄燥),甘草3分(炙微赤,锉),羚羊角屑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黄汁半合,生姜汁半合,和令匀,不拘时候服之。以愈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
【处方】 刺蓟半两,川升麻半两,鹿角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羚羊角屑半两,青竹茹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生干地黄1两,甘草1分(生用)。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壅热,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分温5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刺蓟1两,赤芍药1两半,茅根2两,麦门冬3两(去心,焙),犀角屑1两半,甘草半两(生用)。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烦热,吐血不止,心胸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入藕汁半合,生地黄汁半合,更煎1-2沸,分为2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刺蓟1两,川升麻1两,大青6分,紫苏茎叶1两,赤芍药1两半,犀角屑3分,川朴消1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子芩1两半。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病吐血,并衄血不止,头面俱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八
【处方】 刺蓟1两,苦参1两,黄连(去须)1两,栀子仁1两,生干地黄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侧柏叶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鼻衄出血,经日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刺蓟汤”。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 刺蓟2两,竹茹2两,蒲黄1两,艾叶1两,乱发灰1两,白药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鼻久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前至6分,去滓,入地黄汁1合,搅令匀,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 刺蓟3两,鸡苏叶2两,赤芍药1两,麦门冬2两(去心),赤茯苓1两,石膏3两,黄芩1两,茜根1两(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2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头痛壮热,心中烦闷,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青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
【处方】 刺蓟2两,桑耳1两,艾叶1两(微炒),生干地黄2两,蒲黄1两半,乱发灰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鼻衄,流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
【别名】 刺蓟汤
【处方】 大蓟根1两,相思子半两。
【功能主治】 鼻衄。
【用法用量】 刺蓟汤(《圣济总录》卷七十)。
【临床应用】 鼻衄王朝散女子,大衄一日,已昏不识人,举家发哭,用药皆无效。人有传此方,一服乃止。
【摘录】 《苏沈良方》卷七
【处方】 刺蓟(焙)半两,蒲黄半两,乱发(烧灰)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 刺蓟半两,土瓜根半两,子芩半两,蜡面茶1分,麝香半钱(研)。
【制法】 上为粗散,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主治】 伤寒,气毒热盛,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冷蜜水调下,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
上面介绍了刺蓟散的药用价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药物去治疗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使用,让它更好的发挥价值。[3]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茎。茎有棱,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 基生叶和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长7-15厘米,宽1.5-10厘米,上部茎叶渐小,椭圆形或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或全部茎叶不分裂,叶缘有细密的针刺,针刺紧贴叶缘。或叶缘有刺齿,齿顶针刺大小不等,针刺长达3.5毫米,或大部茎叶羽状浅裂或半裂或边缘粗大圆锯齿,裂片或锯齿斜三角形,顶端钝,齿顶及裂片顶端有较长的针刺,齿缘及裂片边缘的针刺较短且贴伏。
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绒毛而呈现灰色的,亦极少两面同色,灰绿色,两面被薄绒毛。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宽1.5-2毫米,
包括顶端针刺长5-8毫米;内层及最内层长椭圆形至线形,长1.1-2厘米,宽1-1.8毫米;中外层苞片顶端有长不足0.5毫米的短针刺,内层及最内层渐尖,膜质,短针刺。 小花紫红色或白色,雌花花冠长2.4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8毫米,两性花花冠长1.8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2毫米。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压扁,长3毫米,宽1.5毫米,顶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层,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3.5厘米,顶端渐细。花果期5-9月。 [4]
刺蓟花语
仲夏的午后 丛丛刺蓟花盛开了 在微风中摇曳 没有玫瑰的娇艳 没有芍药的华贵 没有蔷薇的热烈 没有虞美人的脱俗 万花绚烂我自形秽
在路边在草地 在荒芜的土地上 没有人注目 没有人喝采 卑微而顽强地生长 可这又有何妨 造物生我,既然来了 就要庄重地盛开一次
你瞧你瞧 一群可爱的白蝴蝶 围着花儿 不离不弃翩跹起舞 献上了他们默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