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
削 |
目录
基本信息
拼音是xuē,xiāo。
削:xiāo ㄒㄧㄠˉ,xuē ㄒㄩㄝˉ。
《说文解字》:"削,鞞也。一曰析也。从刀、肖声。
"。(父子)骨肉相似是肖之范式。刀、肖两范式叠加。
破木析竹犹以刀分其骨肉是削之范式。
削:xiāo ㄒㄧㄠˉ。
衍义:引申指"打乒乓球时用球拍平而略斜地击球"。如:削球。
削:xuē ㄒㄩㄝˉ。
衍义:引申指"义同削(xiāo),用于一些复合词"。如:削铁如泥、削足适履。
衍义:引申指"减少、减弱"。如:削减、削弱。
衍义:引申指"除去"。如:削职为民 。
衍义:引申指"搜刮、掠取"。如:剥削。
衍义:又用作姓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削
拼音; xuē,xiāo
部首; 刂
字码; U+524A
五笔; IEJH
仓颉; fbln
郑码; koqk
笔顺; 243251122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入声十药
外文名称; Cut
笔画; 9画
部外笔画; 7
四角码; 92200
字形源流; 统一规范简化为"削"。
详细释义; ◎ 削:xiāo ㄒㄧㄠˉ。
(1) (本义读 qiào。装刀剑的套子)
(2) 曲刀,书刀,削刀 [knife]?
削书刀也。--《曲礼·金工》注
(3) 东周和秦汉时用来除去书写在木牍或竹简上的错字。又如:削刀(书刀)
(4) 简札 [bamboo's script]。如:削青(古人制简记事,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5) 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 [pare with a knife;peel with a knife]
削则削。--《汉书·礼乐志》。注:"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为天子削瓜。--《礼记·曲礼》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墨子·鲁问》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削铅笔;切削;削瓜(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又指削去皮的瓜);削杖(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
(7) 删除。指删改文字 [delete]
削而投之。--《左传》
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汉书》。颜师古注:"削者,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8) 又如:削改(删改);削抹(删改抹去)
(9) 削除;削减 [cut down]
外削幅。--《仪礼·丧服礼》
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编,唯勿烧。--《墨子》
(10) 又如:削籍(官吏免职);削免(削除);削迹(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又作消踪匿迹。谓隐居)
(11) 掠夺 [rob]
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梁书·贺琛传》
(12) 又如:削夺(剥夺,夺去);削敛(剥削聚敛)
(13) 分,割裂 [divide]
夫齐,削地而封 田婴。--《战国策·齐策》
(14) 又如:削小(将封邑分小)
(15) 剃;刮 [shave]
好雄强,似出家的子路,削了发的金刚。--《西厢记诸宫调》
(16) 又如:削剥(刮削;亦谓侵蚀);削发披缁(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削头(犹削发)
(17) 裁剪缝纫 [cut and sew]。如:削缝(犹缝纫)
(18) 苛刻 [harsh]。如:削刑(犹严刑);削虐(苛刻残暴);削薄(刻薄)
(19) 消瘦,纤细瘦长 [slender]
子何清削如此?--《流江记》
(20) 又如:削削(纤弱的样子);削约(稀疏细小的样子);削瘦
(21) 另见 xuē
削:xuē ㄒㄩㄝˉ。
(1) 削弱,削减 [weaken;cut down]
辩智而鲁削。--《韩非子·五蠹》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兵挫地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楚日以削
(2) 徒峭 [cliff]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 xiāo)"
(4) 另见 xiāo
常见词组 削白、削尖脑袋、削皮、削切、削发、削价、削肩、削减、削弱、削铁如泥、削足适履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唐韵》《正韵》息约切《集韵》思约切,ࠀ�相入声。《说文》鞞也。从刀,肖声。一曰析也。《徐曰》今人音笑。刀之匣也。
又《玉篇》刻治也。《增韵》刮削也。《诗·大雅》削屡冯冯。《注》墙成而削治重复也。
又小侵也。《书·君�》无倚法以削。
又弱也。《孟子》鲁之削也滋甚。
又夺除也。《礼·王制》君削以地。
又器名。《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注》今之书刀。《疏》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是古之遗法也。
又《集韵》仙妙切《正韵》苏吊切,ࠀ�音笑。刀室也。《前汉·货殖传》质氏以酒削而鼎食。《注》师古曰:削谓刀剑室也。人有刀剑室,恶者为酒濯,令更新也。《集韵》本作韒,或作鞘ि�。
又《集韵》《韵会》《正韵》ࠀ�所敎切,音稍。《周礼·天官》家削之赋。《注》二百里家削。《疏》家削之赋者,谓二百里之内地名削,其中有大夫采地,谓之家,故名家削。《集韵》本作ਛ�,通作稍。
又《集韵》七削切,音峭。削格,所以施罗纲也。
又叶息七切,音悉。《苏轼·榧子诗》ࣂ�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说文解字 削【卷四】【刀部】
鞞也。一曰析也。从刀肖声。息约切
说文解字注
(削)鞞也。革部曰。鞞、刀室也。少仪曰。削授拊。史、汉货殖传曰。洒削。方言。剑削、自河而北燕赵之闲谓之室。自关而东或谓之廓。或谓之削。自关而西谓之。廓即郭。即鞞。今字作鞘。玄应曰。小尔雅作韒。从刀。肖声。息约切。按当依广韵私妙切。二部。一曰析也。木部曰。析、破木也。析从斤。削从刀。皆训破木。凡侵削、削弱皆其引伸之义也。今音息约切。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ok7 [东莞腔] siok7 [客英字典] siok7 [台湾四县腔] siok7 [客语拼音字汇] xiag5 xiog5 [宝安腔] siok7 [海陆丰腔] siok7 [陆丰腔] siok7
◎ 粤语:soek3
◎ 潮州话:siah4 siag4 (siah sia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