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赵拐村
著名人物
贾心斋(1884年——1964年),名永德,字心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领导人之一。爱国民主人士。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滑县抗日民主政府(当时驻地在赵拐)工作。他曾先后任岳阳县县佐、滑县公牧局局长、黄河救济委员会主席、滑县县长。抗日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任冀鲁豫边区行署副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华北人民委员。建国后,历任平原省政协副主席、平原省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河南省副省长。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建制沿革
大明永乐年间 ,赵氏村民自山西洪洞县迁徒至此落户。原村名苏村,筑寨以后又有‘前苏寨’‘[[]]后朱店’之称呼,缘由此处仅有朱、苏两姓人家。赵氏族人至此后当地村民将他们安置于村中一大胡同里。因村中有滑县濮阳交通要道从中穿过,赵氏先人就在村中开一车马大店,为行路人提供方便。只为赵姓人勤恳忠厚,仗义疏财,深得过往商贾赞赏,故被传开为‘赵家拐’。 随后二百年间赵氏一族人丁兴旺,人口巨增,前赵氏四门又被安于村南一处菜园地安家定居。因赵氏各户建房聚落呈块状分布,看似龟背,故有‘龟背街’之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地人民政府依据上级文件行政区划标准,定名为‘前赵拐村” 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
明朝初年,白马县废,并入滑州。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为县,该村属仁寿乡潘张里。清宣统元年(1909年),滑县改为6乡16区,该村属广通区。民国改为区乡保甲制,该村属赵拐联保处。1946年7月,建高陵县,该村划入高陵三区。1949年9月,高陵县撤销,该村归滑县二区。1956年9月, 前赵拐、后赵拐、朱店、潘张合并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3月,该村属四间房乡人民公社,称赵拐大队.1983年11月,实行村民自治,称村民委员会,至今为滑县四间房乡管辖。
人口民族
村中现有人口722人,均为汉族,赵姓一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8%,仅有赵、韩、陈、杨四户别姓人家。村中男女比例均衡,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占总人口的40%,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39%。
经济概况
前赵拐村在10年前,还是个有名的落后村,村班子不团结,村民不和睦,村里脏乱差严重,县乡屡屡派驻村工作组,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近近几年来,在以赵式振为书记的村两委的引导和带领下,全体村民团结起来,经过几年努力,目前这个仅有722口人、1140亩耕地的小村工农业总产值达49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90元。100%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100%农户走上了平坦整洁的水泥路,100%农户用上了沼气等清洁新能源,100%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8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90%以上农民掌握2门以上农村农业实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村里还开办了电教室、农家书屋和两家幼儿园,并争取到文体器材建设了文体活动一条街,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和中老年文艺宣传队。
除了传统种植玉米、小麦、花生之外,特色种植有蔬菜大棚6座,露天果蔬30亩;建有养鸡、养羊、养猪等养殖场5个。其中,鸡年出栏2000只左右;羊年出栏约300只,猪年出栏约210头;工商产业有木板加工2家,沿路门店7家,饭店2家,代收木料1家,年产值80多万元,另有长期外出务工人员60人左右,2015年人均纯收入7990元。前赵拐村的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民生得到较好改善,为四间房乡先进村之一。
社会事业
该村由于人口较少,且距潘张小学很近,所以村内没有设小学。从2007年开始,开办了两所幼儿园,只招收学龄前儿童,目前包括临近村的孩子共有95名儿童。据户口统计,全村722人中,除学龄前儿童外,有小学文化的153人、初中229人、高中中专58人、大专27人、本科19人、研究生4人,教授2人、讲师1人、专家学者1人,另有各层次在校生共70余人,未入学幼儿90多人。村部设有农家书屋,藏书3000余册,建有1200平方米的群众健身广场,配有棋牌室及健身器材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幸福院”,教育文化、体育娱乐设施齐全。
历史文化
男耕女织的传统。前赵拐一门曾有“男主外、女主内”传统习俗。男子外出田间劳作,耕种土地从事田间劳动;女子守护家中,纺线织布缝衣做饭,过着男耕女织的朴实生活。女子偶尔出门到井上打个水她的丈夫也会受到族中长辈的指责训斥。因此赵姓男子大多吃苦耐劳、精明干练;女子有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优良传统。解放后,人民政府提倡并实行“男女平等”的新政策,前赵拐村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现在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干群团结,更是子孝妻贤、尊老爱幼,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节日习俗。正月十五闹花灯,吃饺子,闹元宵,门前插打鬼棒,粪堆插花;二月二龙抬头日煎粘糕;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祭祖扫墓;八月十五吃月饼,八月十六走亲访友;冬至吃饺子‘温冬’;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二十三吃芝麻糖,给灶王爷换新衣;年三十儿吃饺子、守岁、放烟花,年初一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等等。
婚姻习俗。结婚当日新婚夫妇拜天地、认双亲改口,娶新媳妇的喜公公喜婆婆发红包,喜桌上必摆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是早生贵子,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妻回女方娘家,女方娘家为一对新人摆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