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剩餘控制權是中國的學術專用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剩餘控制權是相對於合同收益權而言的,指的是對企業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資、利息等)的餘額的要求權,即剩餘控制權就是對純利潤的控制權,如使用、支配、處置等權能。現代產權理論把剩餘控制權看作產權的本質,它是在契約中事先不能規定的那份控制權的權力。所以,相對於條款列明的或已作規定的特定控制權來說,它們就成了剩餘控制權。由於只有所有者才有這種權力,所以它們直接就被用來定義所有權了。

剩餘控制權的性質

既然剩餘控制權就是所有權,那麼它也就具有通常所說的有效所有權的一些性質。

1.普遍性。任何資源,只要它的稀缺性被人們感覺到,人們就會以某種方式確立對它的剩餘控制權。而在討論相關問題時,都是以私有產權作為前提的,所以,在這種假定下,剩餘控制權是普遍存在的,任何資產,都有人對它擁有剩餘控制權。

2.排它性。任何產權清晰的資產,它的所有權一定具有排他性,這樣,剩餘控制權才能使所有者以極大的積極性有效地使用資產,將資產交給最能有效使用資產的人。

3.可分割性。承認了剩餘控制權的可分割性,那麼我們在分析大股東與作為其代理人的經理關係時,股東就將與股東權利相聯繫的剩餘控制權留給自己,而將與經營相聯繫的余控制權委託給經營者。

4.可讓渡性。這是資產和資源從低價值利用向高價值利用轉移,是從並非最有能力利用它們的人那裡向最有能力利用它們的人那裡轉移的保證。如果把商品的市場交易看作是它們產權交易的話,那麼所有權的這一屬性就成了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基礎,企業內部協調和勵機制形成調整的基礎。

剩餘控制權與剩餘索取權的聯繫

由於不確定性的存在,企業合約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將無法完全的部分稱之為剩餘,而與剩餘有關的一些權力,稱之為剩餘權。而剩餘權分為剩餘索取權與剩餘控制權,剩餘索取權是針對不確定性產生的利潤而言的,指的是在契約中沒有特別規定的活動的決策權。而剩餘控制權是企業的一些生死攸關的決策,所以將這兩種權力統稱為剩餘權。可以說誰擁有剩餘索取權、剩餘控制權,誰就是一個企業的所有者,企業的目標就應該為其制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