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堯
劉西堯(1916年-2013年8月24日),原名劉錫堯。出生成都,武漢大學物理系肄業,1937年加入共產黨,經歷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劉西堯擔任過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教育部部長、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處書記等職務;他還是兩彈一星元勛之一,為兩彈一星事業以及恢復高考等方面都做出巨大貢獻。2013年,劉西堯逝世,享年97歲。
目錄
生平記事
193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武大物理系,在珞珈山上接觸瞭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
1936年8月,20歲的劉西堯領導瞭武漢大學響應北平 一二 九 的遊行活動。
1937年10月2日,他加入瞭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尚未從武大畢業的劉西堯趕赴紅安縣七裡坪,毅然踏上瞭從戎之路。後出任黃岡中心縣委書記。因此在他的人生履歷中,武漢大學一欄填的是 肄業。
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黃岡中心縣委書記,新四軍獨立遊擊支隊第五大隊軍政委員會副書記、書記,鄂東地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副書記,中共鄂皖地委書記,鄂皖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長江地委書記,鄂皖邊區黨校副校長。解放戰爭:任魯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江漢軍區洪山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大冶地委書記兼大冶軍分區政治委員。為開辟大冶新解放區,為人民解放軍順利渡江南下做瞭大量工作。
1954年,中央同意由時任湖北省委第一副書記的劉西堯任二汽建設籌委會主任。二汽初步選址定在湖北武漢。
1955年,中央決定,二汽在四川成都另選廠址。不久,中央考慮到一汽尚未建成投產,立即又上二汽,不但資金緊張,技術人員也跟不上,二汽因此再次推遲建設。
晚年談及此事,老人笑談: 我搞汽車是虛晃一槍。
二汽 籌建擱淺後,這位馬背上的將軍踏上瞭進軍國防科技之路。
1963年,劉西堯從國傢科委副主任兼國防科委、國防工辦副主任的崗位上調任二機部副部長,主抓原子彈研製工作。
1964年10月16日,我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劉西堯是這次試驗的副總指揮。原子彈裝配好並吊上塔頂,所有人撤離警戒線後,劉西堯將按鈕鑰匙交給瞭國防科委副秘書長張震寰,由他按動電鈕。 原子彈試驗成功後,周恩來總理立即指示加快氫彈的研製。中國科學傢一開始就提出要用空投方式將氫彈投擲到新疆的羅佈泊上空。
1965年底,劉西堯將軍接到著名科學傢鄧稼先的電話,說理論設計方案在計算機上已驗證可行,請求立即付諸實施。中央同意後,決定組織三次核試驗。
1975年冬,因病住進瞭北京醫院。恰在這時,以清華大學劉冰上書毛主席揭發謝靜宜、遲群為導火線的反擊 右傾翻案風 開始瞭,張愛萍主持的國防科委又成瞭 右傾翻案復辟 的典型。與劉西堯同時住院的化工部部長徐少甫勸劉西堯稱病和他一道去外地療養,避開這場運動。而劉西堯擔心運動把二機部再次搞亂,還是堅持出院上班。
文革開始後,中國科學院工作中斷,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有擱淺的危險。1966年8月,周恩來特派劉西堯以總理聯絡員的身份,進駐中國科學院。劉西堯未能完全扭轉中國科學院的惡劣局勢,但對當時的衛星研製工作卻起到瞭積極的保護作用。他提出建議:把人造衛星工程改由國防科委直接組織領導。中央專委會採納瞭劉西堯的意見。國防科委正式確定,由羅舜初將軍負責衛星工程的組織領導工作,並指派科技部負責人李莊帶領一個工作組,於1967年初進駐中國科學院,組成衛星工程辦公室,直接處理協調人造衛星工程的有關事宜。同時又從七機部選調瞭部分搞總體技術工作的骨幹,到科學院加強衛星總體工作。由於加強瞭組織管理,及時調整瞭調度指揮,使衛星研製工作漸漸轉入瞭正常軌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