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起源於宋代之說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之說,功夫茶起源於宋代, 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 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目錄
原文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 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詞,在潮汕話中是作事方法講究的意思,這裡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講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講究茶具、茶葉、用水、沖法、品味的茶經。「工夫」也作「功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勞力;素養;造詣,成就的程度;空閒時間。「工夫」與烹茶方法聯袂,稱「工夫茶」或「功夫茶」。故所謂的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中國茶道形成於盛唐,《茶經》總其大成,簡稱「茶經法」。(《茶經》是潮汕工夫茶烹法之本,更是中國工夫茶的「元典」)「茶經法」詳載茶藝,包括炙茶、碾末、取火、選水、煮茶、酌茶六個主要程序,組成了「茶藝」的核心內容。宋、元是中國工夫茶發展期,到了明代是中國工夫茶的鼎盛期,將茶藝推進到盡善盡美的階段。潮汕工夫茶藝定式,較早的文字記載是清代俞蛟《夢廠雜著.潮嘉風月.工夫茶》。及至明國翁輝東撰《潮州茶經.工夫茶》,則以詳盡著稱。後之介紹文字,未見有超越其窠臼者。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