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加盟共和國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本名 加盟共和國

外文名 (俄語)Сою́зные

Респу́блики,Soyúznye Respúblik

(英語)Republics of the Soviet Union

屬 性 組成蘇聯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現 狀 均已成為獨立國家

加盟共和國:即蘇聯加盟共和國(俄語:Сою́зные Респу́блики,Soyúznye Respúblik,英語:Republics of the Soviet Union),指組成蘇聯的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十月革命後,原俄羅斯帝國境內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蘇俄國內戰爭期間,為抗擊共同的敵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立了軍事政治同盟。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91年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均成為獨立國家。 [1]

目錄

簡介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根據俄共(布)提出的民族自決權原則,先後成立了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等蘇維埃共和國以及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資本主義國家。1922年8月,聯共(布)中央成立了由斯大林主持的專門委員會,提出各蘇維埃共和國以自治共和國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方案。格魯吉亞領導人反對這一方案,遭到粗暴的對待。病中的列寧得知這件事後,立即寫信給中央政治局,嚴厲批評「自治化」方案和一些人的大國沙文主義錯誤。列寧建議各蘇維埃共和國按平等自願原則一起加入蘇維埃共和國聯盟。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1922年3月由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3個共和國組成)4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合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24年烏茲別克土庫曼2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1929年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1936年外高加索聯邦解散,其構成單位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直接加入蘇聯。同年12月,原屬俄羅斯聯邦的哈薩克吉爾吉斯2個自治共和國改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也直接加入蘇聯。1940年3月31日,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1956年7月16日撤銷併入俄羅斯。1940年8月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成為蘇聯的成員國。

發展歷程

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分別為:

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外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亞五國: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其他: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後撤銷)

1920年4月,為了抵抗外國干涉,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在其貝加爾湖以東的遠東地區建立了一個「緩衝」共和國——遠東共和國,1922年11月,併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另外,在蘇波戰爭時,還曾成立過短暫的「波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三個加盟共和國曾經共同組成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加入蘇聯,1936年分解成為三個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1940年,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曾經是蘇聯的第16個加盟共和國,1956年併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其一個自治共和國,改名為卡累利阿蘇維埃自治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

蘇聯解體後,這16個加盟共和國其中15個獲得獨立,成為主權國家。除波羅的海三國以外,其他全部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

2005年8月,土庫曼斯坦宣布退出獨聯體。 土庫曼斯坦因國內未批准獨聯體憲章,宣布成為準成員國。

2008年8月14日,格魯吉亞議會通過退出獨聯體的決議,並於2009年8月18日正式退出。

2014年3月,烏克蘭啟動退出獨聯體進程,2018年4月12日正式退出。

參考來源

  1. 加盟共和國,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