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動物篇~雜事性動物種類(大耳狐)

動物篇~雜事性動物種類(大耳狐)

大耳狐

學 名:Otocyon megalotis

有蝙蝠翅膀一樣的耳朵,最長可達14厘米。

實際上,其種名「megalotis」 源自希臘詞「mega」和「otus」,意即大耳。一雙大耳朵在溝通交流、尋找食物等諸多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皮毛色彩淡黃至深蜜色不等,具體顏色取決於年齡和發現區域。鼻口比其他狐狸大,呈灰黑色,兩側末梢灰白色。高尖齒,可快速高效咀嚼昆蟲食物,以助消化。

耳廓狐也稱𦗒狐、大耳小狐、大耳狐與沙漠小狐,是一種分布於北非撒哈拉的小型夜行狐,以其不同尋常的大耳朵而聞名。[1]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大耳狐
  • 英文名:Bat-eared fox
  • 拉丁學名:Otocyon megalotis
  • 別 稱:蝠耳狐、好望角狐
  • 界 :動物界
  • 門 :脊索動物門
  •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 :哺乳綱
  • 亞 綱:真獸亞綱
  • 目 :食肉目
  • 亞 目:裂腳亞目
  • 科  :犬科
  • 亞 科:狐亞科
  • 屬  :大耳狐屬
  • 種  :大耳狐
  • 亞 種:2亞種
  • 命名人及年代:Desmarest,1822年

外形特徵

大耳狐之名源自它們一對巨大的耳朵,耳長114-135毫米,體毛多為棕褐色,喉嚨和腹部為灰白色,耳外沿像戴着棕熊樣的「面罩」,小腿、爪、尾尖呈黑色,除一對大耳朵之外,其獨特的齒列也有別於其他狐類,大耳狐有46-50枚牙齒,多於其他異齒型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其他犬類不超過兩顆上臼齒和三顆下臼齒,大耳狐至少有三顆上臼齒和四顆下臼齒,下頜有一大塊階梯狀的二腹肌突出,便於快速咀嚼昆蟲。

成年狐頭體長46-66厘米,體重3.0-5.3公斤。 四肢較短

生活習性

棲息於乾旱草原熱帶稀樹草原,偏好短草區域。居住在自建或其他動物留下的洞穴中。洞穴一般存在多個入口和獸窩,以及長達數米的隧道塞倫蓋蒂平原,大耳狐85%的活動發生在夜晚,在南非,它們冬季白天、夏季傍晚出洞活動。塞倫蓋蒂平原的研究發現,大耳狐家庭獨占的領地範圍大致為0.25-1.5平方公里,以尿液標記領土邊界。每個家庭包括一對父母和它們的後代,一同覓食休息,相互間常躺臥觸碰,互理毛髮,彼此嬉戲護助。在南非,大耳狐的家庭領地廣泛重疊,很少或根本沒有領土標誌,有時數百米內聚集2-3個洞穴,種群密度可達10隻/平方千米,可能與當地適宜的土壤或植被有關。大耳狐的群居生活有助於多捕獲白蟻、增強獵食探測,為後代通過模仿學習什麼能吃,以及如何捕食提供機會。 幼狐間的玩耍和脫逃行為有相似之處,因為,成年狐的示範行為常顯逃避而不是打鬥

大耳狐的食譜主要包括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偶有小型齧齒動物、蜥蜴、禽蛋、雛鳥和植物;白蟻、蜉金龜占食物來源的80%。地麵食草的白蟻會被路過的大耳狐吃掉。它們從這些昆蟲的體液中獲取大量水分。大耳狐常出現在大型食草動物如角馬、斑馬和水牛的周圍,用一雙大耳朵探聽甲蟲幼蟲的動靜。一般獨自覓食,在昆蟲豐富的地方,大耳狐也會大量聚集。實際上,群體覓食比同時同地的單獨覓食能捕獲更多的白蟻

繁殖性狀

單配製動物,每年繁育一次,初生幼獸9天後睜開雙眼,17天後走出洞穴,剛出生的幼獸覆蓋着稀疏的灰色絨毛,4-5周後,皮毛顏色變化與成體一致。幼獸哺乳期15周,而後跟隨父母外出覓食,完全發育成熟需5-6個月。長成後分散交配。雄狐守護、餵食以及和幼狐玩耍的時間甚至超過雌狐。圈養大耳狐壽命為13年零9個月。

大耳狐屬

大耳狐屬Otocyon,犬科的一屬。僅大耳狐一個品種。大耳狐學名Otocyon megalotis,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犬科動物,因其耳朵巨大而得名

大耳狐屬分為三個亞種:

  1. Otocyon megalotis megalotis:南津巴布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和南非
  2. Otocyon megalotis virgatus:坦桑尼亞、肯尼亞
  3. Otocyon megalotis canescens:埃塞俄比亞、索馬里

特徵

大耳狐體毛為黃褐色,耳、腿和臉的一部分為黑色。體長55厘米,耳長達到13厘米,是大耳狐屬唯一的一種。 大耳狐的牙齒要比其他犬科動物小許多,這是由於它們適應了主要以昆蟲為食,其食物的80%為昆蟲,這些昆蟲包括白蟻、蝗蟲等等。此外,它們也吃嚙齒類、鳥類和卵,有時也吃水果。 大耳狐是夜行動物,一般以一對成年狐和幼仔(2-5仔)為單位組成種群,居住在巢穴中。

大耳狐的耳朵有什麼作用

兩隻大大的「兔耳朵」,「錐子臉」上嵌着一雙黝黑滾圓的大眼睛,靠臉吃飯的「大耳狐」絕對有資本萌化眾人的心

大耳狐之名源自它們一對巨大的耳朵,耳長114-135毫米, 體毛多為棕褐色,喉嚨和腹部為灰白色,耳外沿像戴着棕熊樣的「面罩」,小腿、爪、尾尖呈黑色,除一對大耳朵之外,其獨特的齒列也有別於其他狐類,大耳狐有46-50枚牙齒,多於其他異齒型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其他犬類不超過兩顆上臼齒和三顆下臼齒,大耳狐至少有三顆上臼齒和四顆下臼齒,下頜有一大塊階梯狀的二腹肌突出,便於快速咀嚼昆蟲。

據了解,「大耳狐」又名「耳廓狐」、「非洲小狐」、「沙漠小狐」,生活在北非、阿拉伯半島的乾旱沙漠,其耳朵與身軀的比例,在食肉動物中首屈一指,是最小的狐屬動物,平均體重1公斤,耳長10厘米-15厘米,一對大耳朵可能是最易辨識的特徵。它們的大耳朵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逐步形成,通過耳朵散熱,以適應沙漠乾燥酷熱的氣候,同時,這種大耳朵又能對周圍的微小聲音迅速作出反應,大大的耳朵也可以起到散熱的作用!

大耳狐棲息於乾旱草原和熱帶稀樹草原,偏好短草區域。居住在自建或其他動物留下的洞穴中。洞穴一般存在多個入口和獸窩,以及長達數米的隧道。不得不說的是大耳狐小時候真的是萌的不行不行的。

溫馨提示:《此類動物不是餐桌上食品,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动物篇~杂事性动物种类(大耳狐)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大耳狐遇到一條沙漠響尾蛇


相關視頻

納米比亞大耳狐(上)


相關視頻

納米比亞大耳狐(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