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出现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的异常短路通道。本病多见于四肢,由于动脉的血液经非正常孔道流入伴行的静脉,可造成瘘的局部血管病变、瘘局部或周围循环和全身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由先天血管发育异常或后天外伤所致。先天性单发或后天性患者应积极采取外科手术修复或切除的方法,先天性多发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目录

基本信息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

是否医保;是

英文名称;arteriovenous fistula

是否常见;是

是否遗传;否

并发疾病;出血、血栓形成、心力衰竭

治疗周期;短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患侧肢体肿大、局部皮温增高、疼痛

好发人群;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者、贯通伤者、医源性损伤者

鉴别诊断;动脉瘤

常用检查;动脉造影、静脉压测定、静脉血氧含量测定

病因

先天性动静脉瘘起因于血管发育异常。损伤性动静脉瘘大多数由贯通伤引起,如刺伤、枪弹伤及金属碎片等,该病情可由剧烈活动、感染等因素诱发。

临床表现

先天性动静脉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循环系统的症状。损伤性动静脉瘘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局部症状,绝大多数有震颤和杂音。慢性期病人局部症状比较典型,如沿瘘口的两侧可以听到粗糙连续的血管杂音、皮肤温度升高。在远离瘘的部位出现营养性变化,如皮肤光薄、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等。患者可以出现出血、渗血、血管非血栓性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此病还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闷、心悸、气急等。

诊断

1.出现典型动静脉瘘的症状,创伤后出现搏动性肿块、血管杂音、足端皮肤改变。

2.动脉造影可以明确瘘口的部位、大小以及附近血管扩大和侧支循环情况,彩色超声可观察到动脉血经瘘口向静脉分流,均可确诊。

鉴别诊断

动脉瘤,常有动脉硬化[1]高血压[2]或创伤史,患肢远端动脉供血不足。若瘤体较大,压迫附近神经、静脉,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静脉曲张、肿胀。沿动脉行径有圆形或梭形肿块,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膨胀性搏动,触及细震颤,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压迫动脉近端,肿块缩小、搏动、震颤和杂音消失。动脉造影可确定瘤体部位、大小、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

治疗

动静脉瘘一旦诊断肯定,都主张早期手术,并没有较为有效的药物,医生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属于短期治疗。

急性动静脉瘘手术治疗

确定诊断以后,病人一般情况许可,就进行早期手术。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游离受伤动静脉近、远端并用塑料带控制。动脉可根据受伤情况不同,进行瘘口修补术或切除瘘后将动脉两端吻合或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

慢性动静脉瘘手术治疗

1.动静脉瘘结扎闭合术

闭合手术是一种古老的手术方法,非主干血管采用闭合性手术是一种安全具有一定疗效的方法。但主干血管(肱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进行闭合性手术可产生过远端肢体,特别是下肢血供不全和慢性营养障碍,出现间歇性破行,缺血性疼痛、麻木、怕冷、水肿、溃疡和肌肉萎缩等症状,所以不宜采用。

2.动静脉瘘切除、血管重建术

外科医生逐渐证明血管重建术优于四头结扎术,在朝鲜战争期,血管重建手术成为常规。近年来,对后天性动静脉瘘,都主要进行瘘切除和动静脉重建术。

3.瘘旷置动脉人造血管移植术

有些病变位于不易暴露的解剖部位,或与邻近血管、神经紧密粘连,不可能将动静脉瘘切除,可将瘘的动脉近远央结扎、切断,同时在离开病变动脉之近远端作血管移植术,以保持肢体远端的血供。

并发症

1.出血

包括手术出血以及动静脉内瘘缝合处的渗血等情况,如果出血严重可能会导致血肿或者是大出血的情况。

2.血栓形成

低血压或者高凝状态以及部分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管比较差的情况下容易有血栓形成。

3.心力衰竭

将动脉和静脉缝合在一起以后动脉的血直接进入到静脉,静脉的回心血量增加,能够导致患者诱发心衰。

视频


动静脉畸形伴动静脉瘘、静脉瘤形成


硬膜动静脉瘘的不同部位及对应静脉引流的动画


參考來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