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匍匐


匍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ú fú,指爬行或爬,比如當兵進行訓練的時候就有匍匐前進這樣一個訓練項目。

《詩·大雅·生民》等均有詳細記載。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匍匐
  • 外文名; crawl,creep
  • 釋義;爬行或爬
  • 示 例匍匐前進
  • 拼音;pú fú 近義詞膝行、爬行、蒲伏

目錄

1 現代釋義

2 古代釋義

現代釋義

"匍匐" 或 "匍伏"

1、趴:如,有些植物的莖是匍匐在地面上的;孩子們匍匐在炕上畫畫兒。

"匍匐莖"。

不能直立向上生長或平鋪在地面上的莖,這種莖的節上長葉和根,如甘薯和草莓等。

【例句】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

——梁衡《夏》

pú fú匍匐

◎匍匐pú fú

1、[belly]:以腹貼地前進。

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匐階下。——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巡邏兵在敵軍槍林彈雨下匍匐過了陣地。

2、[crawl]:軀體貼地(像蟲、蛇、 龜)緩慢爬行,匍匐前進。

她不會匍匐前進,也不能快跑。——西蒙諾夫《蠟燭》

3、[prostrate]:使自己俯臥,匍匐在主子的腳下。

筆畫:匍:撇、橫折勾、橫、豎、橫折勾、橫、橫、豎、點 ,共九畫。

匐:撇、橫折勾、橫、豎、橫折勾、橫、豎、橫折勾、橫、豎、橫 ,共十一畫。

古代釋義

1、爬行。

《詩·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朱熹註:「匍匐,手足並行也。」

《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清昭槤《嘯亭雜錄·金川之戰》:「二酋戰慄無人色,匍匐而出。」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十二章:「洞口外十幾個敵人,都挾着大炸藥包,繼續向坑道口匍匐逼進。」

2、謂倒仆伏地;趴伏。

《禮記·問喪》:「孝子親死,悲哀志懣,故匍匐而哭之。」鄭玄註:「匍匐,猶顛蹷。」

漢王逸《九思·憫上》:「庇陰兮枯樹,匍匐兮巖石。」

唐元稹《寄吳士矩》詩:「強起相維持,翻成兩匍匐。」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休勒衣服破碎,頭青臉腫,繩捆索綁,一下子被推在地上,匍匐在單于腳下。」

3、比喻屈服,順從。

秦牧《花城·土地》:「那時候人們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風雨雷霆,電光野火,都曾使他們畏懼顫慄。」

巴金《亡命》:「我每一想到藍天的意大利,想到匍匐在法西斯鐵腕下的人民……我的整個心都要燃燒起來了。」

4、盡力。

《詩·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鄭玄 箋:「匍匐,言盡力也。」

唐柳宗元《叔父殿中侍御史墓表》:「行軍司馬侍御史韋重規等,匍匐救助,事用無闕。」

宋蘇軾《祭歐陽文忠公文》:「聞公之喪,義當匍匐往救。」

清魏源《傅巡撫祠碑銘》:「其羞如何?匡我王服,紓難毀家,救民匍匐。」

5、勞頓;顛沛。

宋蘇舜欽《送韓三子華還家》詩:「子華勇此行,東下甚匍匐,入門未及言,相向且慟哭。」

宋文天祥《集杜詩·杜大卿滸序》:「匍匐淮甸,衛護艱虞,忠勞備盡。」

王闓運《陳景雍傳》:「且湖北糜爛,再遇寇荼毒,羣吏匍匐氣盡。」[1]

參考文獻

  1. 匍匐 [ pú fú ],百度,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