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京商务中心区

北京商务中心区

北京商务中心区(Beiji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北京CBD,地处北京市朝阳区,是长安街国贸呼家楼东大桥、和大望路地区的中心交汇区。

北京CBD是西起东大桥路、东至东四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北路之间约7平方公里的区域。这里是摩托罗拉、惠普、三星、壳牌、丰田、通用、北京现代、德意志银行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传媒企业的新址,是国内众多金融、保险、地产、网络等高端企业的所在地,也拥有众多微型信贷服务机构,是金融工具的汇集之处,代表着时尚的前沿。同时,CBD又是无数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的摇篮。

从528米的北京最高楼中国尊,到世贸天阶的超大电子屏;从建外SOHO的白楼到万达广场,众多创意文化、物流、服务企业在这里汇集,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商务中心。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北京商务中心区

外文名:Beiji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国家/地区:中国北京朝阳区

邮政编码:100020

地理位置:北京朝阳、西起东大桥路、东至东四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北路

火车站:北京站、北京东站

面积:7平方公里

别名:北京CBD

电话区号:010

著名景点:中央电视台大楼、北京国贸三期、中国尊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方言:北京话

变革发展

过往历史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朝阳区就成为了北京市工业基地的主要所在地,化工、汽车、机械等传统产业都集中在这里。据一位曾经在这里居住的老住户回忆,当时没有一座楼超过10层,烟囱倒是有十几根……

整整20年前,第一机床厂、第二印染厂、雪花冰箱厂、北京吉普车厂,北京人脱口叫得出名字的工厂,几乎都坐落在今天CBD境内。那时,进入这个区域的主体人群是产业工人,进出这里的车辆主要是运货的大卡车。每天下午七点以后,这里就变成了一片寂静。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外机构开始进入朝阳区,这里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第一站。国贸的建设成为北京东部涉外办公领域全面启动的一个标志。此后,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国际驻华机构以及从事于服务、制造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朝阳区落户。

现今面貌

截止2014年北京CBD入驻企业达19000家,规模以上企业8900家,年均增长27%;注册资本过亿元企业184家。已形成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国际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

区域内国际化资源聚集,集中了北京市约90%的国际传媒机构169家,约80%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110家,约8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约70%的世界500强企业160家,约70%的国际金融机构252家,约30%的五星级酒店17家。国际交流频繁,多元文化交融,区内登记外籍人口近4.4万人,约占北京市的50%。北京市约50%以上的国际性会议、90%的国际商务展览在这里举办。

2013年,这种集聚效应还在进一步加强,进驻CBD的服务业企业猛增加了300家,同比增长22.88%。

未来规划

一位城市规划专家预言,若干年后,一旦CBD全面成型,将充分发挥北京商务中心区的管理、集散、服务与交往功能。她将强烈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来此落户,从而发展起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国际金融产业为龙头的国际金融功能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到2020年,北京商务中心区将成为亚太地区经济运行控制中心之一,成为全球经济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的集散基地、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发展基地和经济文化的国际交流基地。

发展优势

总体概述

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区,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将有利于大量现代服务性企业进驻,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和整体水平,充分发挥首都经济的集散效应,促进商务中心区的快速发展。

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三大功能区之一,既要顺应新经济发展潮流,还要有首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北京市及朝阳区的优势和潜力。北京商务中心区确立的主导产业是金融、保险、电信、信息、服务和咨询,同时,以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方便舒适的配套设施,成为首都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区。

区位优势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商务中心区是首都经济“一线两翼”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东翼。它处于城市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的枢纽位置,距首都机场高速路出入口约5.8公里,距京津塘高速路入口约5.3公里。通过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与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快速通道与京津塘、京沈、京通、京承、京昌等高速路共同构成纵横交错的地面道路,加上地铁复八线,形成较为完整的立体交通体系。这种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聚集大量工商企业,发挥商务中心区的集散功能。

产业优势

多年的自然衍变使商务中心区基本形成了以公司总部为核心、以外资金融保险机构为保障、以咨询服务机构为配套的产业生态链。进驻北京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入驻商务中心区及周边地区的有120多家。国贸、京广、嘉里、汉威、航华科贸等写字楼里汇集了摩托罗拉、惠普、福特、三星、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瑞士银行等数百家著名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同时,众多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咨询服务机构也纷纷进驻,如安可咨询服务公司、贝克·麦肯思律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这种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发挥商务中心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资源优势

充足的土地资源、得天独厚的涉外资源和雄厚的综合资源为商务中心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内现有工业企业用地约149公顷,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将陆续进行置换,为商务中心区建设提供建设用地。与此同时,区内不仅有除俄罗斯、卢森堡之外的所有驻华使馆,还有60%以上的境外驻京代表单位,80%以上的驻京海外新闻机构。此外大量的星级宾馆、酒店、商务写字楼、现代化住宅区和众多的交际活动场所也分布在这一区域及周遍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发挥商务中心区的交往功能。

环境优势

随着开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公司在北京投资。为适应这些公司入驻后的要求,北京市各级政府机关定期征求外商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商务中心区所在的朝阳区作为城八区中最早推行“一站式”办公的区域,不断发挥区域优势,改善投资环境,逐渐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在京投资的首选地点,为商务中心区的前期开发和后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市商务中心区要成为首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率先与国际接轨的商务中心;成为首都现代化新城区和国际化大都市风貌的集中展现区域;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聚集地;成为首都发展金融、保险、电信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成为首都国际商务活动和国际文化交流的理想社区。

建设过程

概念出现

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制造业开始外迁,而同时商务办公活动却不断向城市中心区聚集,要求一些大城市在旧有的商业中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商务中心区,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都是国际上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商务中心区。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商务中心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北京背景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发展和建设商务中心区,是首都经济功能扩展的必然需要,对于推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北京城市形象,确立北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都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北京的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深刻。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散发着青春活力的现代都市。1949年,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辖区面积1680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拥有17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功能,是全国经济实力最强和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1983年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确定了“旧城逐步改建,近郊调整配套,远郊积极发展”的建设方针,提出“要迅速发展各种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居民生活,创造出第一流的社会服务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城市建设方针,使以金融、保险、证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北京市的主导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北京,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北京提出首都经济的概念后,确定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思路,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开始对经济结构和布局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并在发展规划中确定了首都经济“一线两翼”三大重点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线”是指天安门、故宫、亚运村所在的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两翼”是指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商务中心区建设。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稳步发展,亚太地区持续繁荣,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展翅高飞的态势。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中国,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使世界更加看好中国,看好北京。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北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增多,使北京迫切需要一个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设施完备、能够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商务中心区。

提出建设

1992年,基于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预测,为容纳迅速增多的国际性商务办公设施,市政府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中提出了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战略构想。在综合考虑了北京城市特点、古都传统风貌保护要求、地域环境和交通市政设施等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在建国门至朝阳门、东二环路至东三环路之间,开辟具有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业、文化和商务办公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商务中心区”。初步形成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概念,确定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地点在朝阳门外大街至建国门外大街、东二环路至东三环路一带。

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朝阳门至建国门,东二环至东三环一带,规划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1998年,市规划局在《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2000年6月5日,第76次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将商务中心区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五”计划。 2000年8月8日,北京市政府第82次市长办公会决定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并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

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同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北京市商务中心规划》,其范围西起东大桥路,东至东三环路,南起光华路,北至朝阳路。

1997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1993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这一区域的地理环境、建设条件和北京国际大都市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当扩大了用地规模,规划范围由三环路向东扩大到西大望路,向北辐射到亮马河地区。规划中的北京商务中心区由一个核心区、一个辐射区和一个混合区组成,并由建国门外大街和东三环路两条大街构成“金十字”,将这几个区连成一体。

1998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北京商务中心区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2000年6月5日,市政府第76次专题会议决定,将商务中心区建设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加快建设

2000年8月8日,市政府第82次市长办公会决定,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世纪之交,北京商务中心区迎来了全面、快速发展建设时期。

2000年8月15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一届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将CBD这张“名片”像品牌一样正式隆重推出。专家预言,以国际形象出现的北京CBD将为首都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他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而且还将把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的浪潮中。

2009年5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北京CBD沿朝阳北路、通惠河向东扩展至东四环,新增面积约3平方公里,7月下旬,北京CBD东扩区的规划开始面向国际征集方案,众多实力雄厚的著名设计机构踊跃参加征集活动,最终,美国SOM建筑师事务所、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美国KPF和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法国巴黎机场工程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英国空间句法公司、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7家设计机构提出的7个方案在本届CBD国际商务节上向公众展示。

《北京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并制定了CBD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景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数字CBD规划,以及CBD及周边82平方公里的交通规划和公交线网调整方案,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体系。

东扩区规划

未来的CBD东扩区,将分为文化区、朝阳北区、门户区这三大区域。CBD东扩区规划综合方案评选第一名的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CBD东扩区中50%将是办公建筑、25%是公寓,5%是酒店。

在SOM展示的规划图中,未来CBD东扩区,是一个北侧较宽、南侧较窄的形状。北侧分为两个大区域———文化区和朝阳北区。位置靠西的是文化区,这里将建设河道等景观,提供给市民散步休闲。位置靠东的是朝阳北区,在光华路和针织路交会处附近,将设置一组高层建筑,最高的建筑呈一个圆柱体造型。这一区域是东扩区的商务区中心,将作为一个公交、能源和社交的枢纽。

东扩区南侧靠东的一块区域,未来将是CBD东扩区的门户区,这里将作为从东进入CBD的门户,在建国路的尽头两侧,规划了2栋高楼,位于四惠桥西侧,寓意着CBD乃至北京城区东大门。

CBD东扩区的西北、东北和东南部,将设置3个绿地公园,并由两条绿色廊道连接,公园下方设有停车场。此外,东扩区还将建立自行车交通系统、步行系统和高速公交。 东扩区还将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和设施,实现节能50%,减少碳排放50%,节水48%。 最终的CBD东扩区规划综合方案,会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公布。

2010年3月,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在CBD核心区12个地块的出让招投标中,北京创新土地出让方式,将土地招标、规划方案招标、产业项目招标“三标合一”,按照“竞方案、竞实力、限价格”的原则,分两个阶段进行土地出让。参加投标的单位有61家,参与方案征集的设计单位有57家,投标的总体规划方案79个、单体建筑设计方案203个。

核心区建设

雄起的CBD核心区正在实现北京的新高度。市规划委发布信息显示,CBD核心区项目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19栋摩天大楼将拔地而起,成为CBD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群。

CBD核心区位于国贸桥东北角,西起东三环,东至针织路,南起光华路,北至建国路,占地约30公顷,共包括18个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41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市规划委信息显示,其中有5栋高楼的设计方案已确定,2栋高楼已开工建设。

从2010年起,CBD核心区多宗土地陆续交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Z15地块将建设500多米高的“中国尊”,成为北京第一高楼。Z6地块的建筑也曾经在去年申请由300米至350米提高到405米,成为继“中国尊”之后的北京第二高建筑。除了这两栋以外,Z2a地块的建筑高度由180米左右调整为242.75米,Z3(万通联合体)地块由160米调整为200米,Z12(泰康)地块由180米左右调整为269米,Z14(正大联合体)地块的两栋建筑由150米至220米均调整为238米。这些地块上雄起的建筑群,将共同组成CBD核心区,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际金融机构等入驻。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CBD核心区已经出让了14宗地块,其中5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已稳定,总建筑规模约140万平方米,分别为Z2b(三星)、Z3(万通联合体)、Z6(远洋联合体)、Z14(正大联合体)、Z15(中信)。

目前,市规划委正加紧办理相关手续,其中Z2b(三星)、Z15(中信)2个项目已取得地下部分工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已开工建设。Z1a(阳光)、Z12(泰康)2个项目正在加紧完善设计方案。其余7个项目正准备开展设计方案的深化。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Z15地块项目的“中国尊”,是计划成为北京市最高的建筑项目,建筑高度约500多米,总建筑面积约43.7万平方米。市招标办成立招标工作保障组,分析超高层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与招标人共同研究招标方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截至2013年7月4日,该项目工程监理及施工招标项目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备案已经完成。[1]

参考文献

  1. 北京商务中心区豆丁网,201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