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
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城市氣象與人民的生產生活和安全福祉密切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一直以來,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以下簡稱「城市院」)通過創新發展,不斷為提升城市氣象服務的精細化、專業化、個性化能力提供科學技術支持。
目錄
簡介
城市院是國家級科研院所,她的前身是成立於1974年的北京市氣象科學研究所。1999年,中國氣象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成立北京城市氣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靠北京市氣象科學研究所。2002年,在國家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中,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組建成立,成為中國氣象局所屬的八個國家級專業氣象研究所之一。2013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城市氣象研究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8年10月26日,在中國氣象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共同支持與推動下,城市院掛牌成立。
2002年以來,城市院獲得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北京市科技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支持,促進了城市院與城市氣象學科的長足發展。
二、學科發展思路與發展方向
城市院以建設國際一流城市氣象研究機構、科研與應用結合示範基地、城市氣象人才培養基地為目標,圍繞國家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需求,為提升城市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生態文明氣象保障能力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等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城市院瞄準提升0-24小時精細化客觀預報預警準確率,以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預報系統(睿圖模式系統)研發為核心,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優勢學科方向,在解決城市發展中的氣象科學問題、開展氣象業務服務核心技術攻關、培養氣象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
城市院主要承擔城市氣象學科建設和城市氣象應用基礎研究、城市氣象精細預報應用研究與技術研發、城市邊界層與大氣環境研究、城市氣候與生態發展科學研究與諮詢、城市氣象科技成果轉化和預報技術中試等研發職責,形成了城市氣象觀測試驗、城市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及機理、城市精細化天氣預報、城市氣象災害評估及預警、大氣環境-氣象演變機理與數值模擬等五個優勢學科方向,建立了較系統完備的「科學研究-模式體系-業務應用」城市氣象科技創新體系。
重點研究領域和研究任務
- 城市邊界層與大氣環境。開展城市邊界層與大氣環境觀測研究,包括城市大氣邊界層探測技術與研究、局地環流特徵與影響機制研究、城市大氣環境研究。開展大氣化學模式研究與應用,包括排放源動態更新技術、大氣化學初始場同化技術、氣溶膠物理化學機制的優化與評估。
- 城市氣象精細預報。開展短時臨近預報研究,包括組網天氣雷達應用技術、臨近數值預報技術、多源數據快速融合與無縫隙集成預報技術。開展數值天氣預報研究,包括對流尺度及遙感觀測資料同化關鍵技術、模式中關鍵物理參數化方案優化與改進、天氣-化學在線耦合系統研發。開展人工智能氣象應用研究,包括氣象大數據共享平台建設、基於機器學習的氣象數值模式研發、基於機器學習的臨近預報和資料融合技術研發、天氣預報智能會商系統原型研發。
- 城市氣候與生態發展研究與應用。緊密圍繞國家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需求,全面提升城市氣候與生態發展研究與應用能力。主要開展城市人-地-氣耦合機理與數值模擬研究、城市氣候變化研究、城市氣候服務研究。
- 成果轉化中試與推廣應用。致力於建成精細預報科研成果業務轉化、系統運維和產品服務中心與科研成果業務轉化示範基地。主要開展精細預報科研成果業務轉化、發展精細預報業務系統研發運維體系、成果轉化中試的規範化管理和能力建設。
三、人才隊伍
城市院崗位編制122人。目前,全院在職職工98人,其中博士學位人員占61.2%,高級職稱人員占58.2%,以青年科研人員為研究主力。其中,16人為研究員/正研級高級工程師,1人入選首批青年北京學者,3人入選中國氣象局科技領軍人才,2人分別入選中國氣象局高分辨率資料同化與數值天氣模式攻關和氣候變化國家級創新團隊,3人為北京市氣象局創新團隊牽頭人,1人入選北京市百千萬領軍人才,1人入選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領軍人才。已培養研究生70人,博士後工作站出站人員10人。
四、國內外合作
依託北京市和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城市院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持續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自2004年以來,城市院與國際知名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2017年,與美國大學大氣研究聯盟聯合成立「城市氣象國際聯合研究中心(JUMP)」,並與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北京大數據研究院聯合成立「氣象大數據實驗室」。基於長期的良好合作關係,城市院吸引和匯聚了一批國際知名科學家共同開展研究工作,為我國培養了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促進了城市氣象學科的蓬勃深入發展。
城市院開展了「城市對降水和霧霾影響科學試驗(SURF)」。針對影響強降水和霧霾的城市化氣象環境條件,聯合國際知名研究機構開展科學觀測,提高對城市與天氣氣候關係的認識,研發的城市高分辨率數值模式系統提高了對城市降水和霧霾的監測預報能力。項目被列入WMO 全球大氣監測城市氣象與環境研究工作組、世界天氣研究計劃臨近預報與中尺度模式研究工作組和高影響天氣工作組聯合研究示範項目(RDP),並被特邀參加世界氣象組織《城市天氣、環境與氣候集成服務指南》編寫工作。
城市院緊密圍繞首都氣象現代化建設「0-24小時預報準確率提升工程」,着力發展新一代高分辨率數值模式體系——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預報系統(RMAPS),即睿圖模式體系。於2016年成立「大北方區域數值模式體系協同創新聯盟」,聯合我國北方地區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部門合力推進區域數值天氣預報能力的提升。
五、服務社會與人民
面對政府、決策機構和社會公眾對高時空分辨率、快速更新的網格化數字天氣分析預報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城市院持續提升睿圖模式系統的城市氣象與環境預報能力,是華北區域數值預報產品的提供機構。數據產品廣泛應用於京津冀地區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業務,在電力、交通、水務、旅遊、新能源及航空等行業的氣象預報服務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為智能手機天氣預報應用及北京市政府防範災害性天氣決策指揮調度提供快捷、精準的數據支持。
城市院將秉承「明德、尚研、求是、創新」的院訓,凝心聚力、持之以恆、不忘初心,致力於服務國家生態文明發展戰略、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努力為大北方區域精細化數值預報技術的協同發展、首都城市現代化管理和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保障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
- ↑ 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搜狐,2021-07-23
-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