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培養研究生,是北京大學二級學院[1],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北京大學在國內首先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和最早開始培養研究生的大學。新中國成立後,自1949年至1965年,北京大學共培養2000多名研究生。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實施學位制度以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在學科建設、導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全面的發展。
目錄
基本概況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經過多年的探索、改革和建設,正逐步成為擁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人文科學、管理科學、教育科學、語言科學以及醫藥科學和新型工程科學等多學科的新型綜合大學。
北京大學培養研究生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北京大學在國內首先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和最早開始培養研究生的大學。
發展歷程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9月,北京大學奉國民政府令南遷至長沙,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臨時大學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全校設文、理、法商、工、師範五個學院,26個系,由三校校長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和秘書主任楊振聲組成常務委員會作為全校行政領導機構。1938年5月4日,西南聯大正式上課,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復並開始招生,研究生學籍分屬三校。西南聯大集合了三校的師資,其陣容在全國首屈一指,可謂大師雲集,群星璀璨。極度艱苦的條件下,聯大師生和衷共濟,弦歌不輟,以「剛毅堅卓」的精神堅持教學和科學研究。「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需人傑」,西南聯合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人才,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陳芳允、屠守鍔、王希季、鄧稼先、朱光亞,以及90位兩院院士,北大研究院畢業生中也走出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黃昆、國學大師任繼愈等傑出學者。「神京復,還燕碣」,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聯大三校準備復員北返。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舉行結業典禮,光榮地完成了戰時大學的歷史使命,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史的一個奇蹟。
新中國成立後,自1949年至1965年北京大學共培養2000多名研究生。
1978年,北京大學重新恢復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授予權的大學。1984年10月,北京大學研究生院成立,具體負責全校研究生的培養、教育和管理工作。
學科建設
北京大學共有42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學校可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自行決定招生、培養和授予學位。全校共有共有42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263個博士學位二級學科點[2],312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點,有8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中61個涵蓋在1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另有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此外,還有2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視頻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二級學院,你是否傻傻分不清楚 ,搜狐,2018-02-24
- ↑ 什麼是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附名單!,搜狐,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