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
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1]產業開發區、第 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第 一個國 家級人才特區,也是京津石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核心園區。
中關村科技園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被譽為「中國硅谷」。1988年5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它就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1999年8月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北京市政府派出機構對園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關村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面向未來,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2]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中關村科技園區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以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近41所,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206家;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6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大學科技園26家,留學人員創業園34家。
目錄
相關諮詢
高新技術
高新技術是指那些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方面的進步產生深遠的影響,並能形成產業的先進技術群。 主要特點:高智力、高收益、高戰略、高群落、高滲透、高投資、高競爭、高風險。
發展歷程
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全面實施。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權激勵、鼓勵企業創新創業的財稅支持、技術轉讓稅收激勵、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權代辦等政策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先行先試。創業板正式啟動,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支持的重點。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十一五」以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果顯著,在信息與空間、新材料、先進制造、能源、先進交通等領域湧現出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高速鐵路、無線寬帶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技術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若干高新技術重大成套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實現了自主設計製造;以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撐的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
國家高新區和產業化基地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將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我國啟動了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等三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83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72家,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48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259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35家,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58家,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及園區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化能力亟待加強,對推動產業整體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核心裝備等掌握不足,產業化環境建設工作與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的銜接有待加強,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亟需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 ↑ 什麼叫高新技術企業?,搜狐,2018-09-14
- ↑ 你知道什麼是影響力嗎?影響力又分為那5個級別呢? ,搜狐,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