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中關村最早的「一區三園」之一,1991年11月批准成立,1992年6月正式啟動建設,1994年4月被批准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2012年國務院批覆擴區成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豐臺園」。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園區已經成為豐臺區核心經濟增長極、首都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1]

目錄

園區發展空間廣闊,生態環境優美

中關村豐臺園區政策範圍17.63平方公里,由11個地塊組成。其中由園區主導開發的空間為8.18平方公里,分為東區、西區Ⅰ、西區Ⅱ三個大的區域,規劃地上建築面積[2]1060萬平方米,目前還有500多萬平方米的產業承載空間。

東區是北京首批城市設計導則編制的試點示範區域,是北京小尺度街區的先行區,綠化率高達40%,生態環境舒適宜人,為北京市綠色生態示範區。西區位於永定河西岸,毗鄰園博園,是永定河生態文化帶的重要節點,將按照國家級綠色生態示範區的標準,建設集生態型產業園區、生態社區、濱河生態景觀區於一體的功能新區。

園區產業基礎雄厚,人才活力迸發

園區現已形成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產業以國家級「一個集群、一個試點、兩個基地」和市級「兩個基地」為支撐,聚集了143家軌道交通重點企業,形成了從上游的科技研發、工程勘察,到中游的軌道施工、場站建設,再到下游的工程服務、運營調度等全產業鏈;航空航天現有重點企業108家,涉及到國家多項航天項目,軍民兩用技術交易活躍,為航空航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資源條件,是國家航空航天重要的科研生產基地。

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加快人才集聚。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6家。

園區營商環境優越,創新動力強勁

園區始終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積極落實北京市高精尖系列政策,全力打造優越的營商環境,重資精育優質企業。推出「創新十二條」(《中關村豐臺科技園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措施》),支持科技型企業開發研發活動和建設研發機構,支持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支持知識產權和標準化工作。通過「企業家顧問委員會」等平台組織,「企業家早餐會」、「服務管家」等工作機制,實現個性化、精細化服務,提高企業在園區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園區現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15家,上市公司28家。國家和市級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家;國家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6家;國家級孵化器9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0家,市級眾創空間16家,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器1家。

產業定位

豐臺園現已形成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還重點培育發展潛力大、輻射能力強的四大百億級產業集群: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