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寧公園
北寧公園,亦稱寧園,其前身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中國近代知名的實業家、時任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周學熙所選址修建的大清官立種植園,地址位於當時天津市河北新區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以東,後經北寧鐵路局擴建後,取三國時期蜀國名臣諸葛亮語「非寧靜無以致遠」之意,更名寧園,並樹立紀念碑由時任北寧鐵路局局長高紀毅撰並書以示紀念。2012年,根據天津市星級公園評定標準,北寧公園被評為五星級公園[1]。
目錄
歷史
種植園
庚子國變後,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推行新政並規劃籌建天津新城區——河北新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周學熙創辦的大清官立種植園(初名鑒水軒),地址位於河北新區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東面。建設的目的是培育紡織造紙工業原料,並種植花草,養殖禽獸,促進天津農業發展的田園游賞園。1914年更名直隸農事第一試驗場,農藝研究會和北洋氣象觀測站皆設在園內。
寧園
民國十九年(1930年),時任北寧鐵路局局長高紀毅利用開灤煤礦50萬元罰款,在種植園的基礎上建設公園,將毗鄰的河北第一博物院和天津總站的空地劃入公園,使之總面積由原來的200畝擴至400畝(合57.87公頃),水面約占三分之一。同時,高紀毅指派精通園藝的北寧鐵路局總務處長徐濟負責公園的規劃。徐濟參考北平中央公園等布局,使寧園各處有長廊曲水、廣廈園亭,形成背山面水清雅幽勝的格局。公園建成後,高紀毅援取諸葛武侯「寧靜致遠」之語,命之曰寧園,為北寧鐵路建園賦以新意。民國二十年(1931年)7月竣工開園,至此成為華北名園。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立碑於前大湖北岸碑亭當中,碑文由時任北寧鐵路局局長高紀毅撰並書以示紀念。
寧園基本沿襲中國古典造園的手法,疊山理水,花木亭閣錯落其間。主要園景有九曲勝境、待月樓、湖心亭、疊翠山、暢觀樓、鴛鴦亭、怡然堂等,並建有禮堂、圖書館、影劇院、游泳池等設放,園東北部還有動物飼養區及水族館。
七七事變後,經袁世凱規劃籌建天津河北新區成為侵華日軍重點襲擊目標,河北機關、工廠、公共設施被日軍毀於一旦。地處較偏僻的北寧公園亦不例外,由日本陸軍直接進駐,公園大部分變為軍事用地,只留下西門到四面廳的一條南通道供遊人遊覽。日軍侵華戰爭結束後,寧園恢復對外開放,但已經是迴廊倒塌、花木凋敝、一派荒涼景象。1946年11月25日的津版《大公報》刊載了記者對北寧公園荒蕪景象的報道。隨後國共內戰爆發,平津時局緊張,公園已經註定很難恢復到過去的樣子了。
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因為天津的市中心南移,昔日的河北地區就逐漸衰落,北寧公園也逐漸不再繁華。不過,北寧公園經過1949年、1958年、1970年、1984年等幾次大規模整修基本保持住了公園的基本面貌。1985年,中國古建築專家、天津大學建築系馮建逵教授主持設計建造了致遠塔,1990年落成後是北寧公園的標誌性建築。
2007年,由於京津城際鐵路的建設,北寧公園西面臨近鐵路的一部分被占用,西大門已經封閉,因為公園疏於管理臨近鐵路的西大門門前曾一度污穢不堪。其主要原因是,北寧公園的產權歸屬於北京鐵路局,天津市河北區園林市容委無權管轄。天津市與鐵道部、北京鐵路局達成共識,在產權歸屬不變的情況下,北寧公園由天津市方面負責管理,在提升改造後免費向公眾開放。
2010年10月,北寧公園經過重新整修,正式免費對外開放[2]。2012年,根據天津市星級公園評定標準,北寧公園被評為五星級公園。
視頻
北寧公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天津:星級公園評定完成 五個五星級公園出爐 ,中國園林網, 2013-1-4
- ↑ 北寧公園「十一」對外開放 寧靜致遠顯幽雅品質,北方網, 20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