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柴胡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別名:竹葉柴胡(植物名實圖考)、硬苗柴胡(東北藥用植物圖志)、韭葉柴胡(安徽)、津柴胡等。生於較乾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處。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柴胡屬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需要二年完成一個生長發育周期。人工栽培柴胡第一年生長只生基生葉和莖,只有很少植株開少量花,尚不能產種子。田間能夠自然越冬。第二年春季返青,植株生長迅速,於7~9月開花,8~10月為果熟期。全生育期約190~200天。
目錄
生長環境
北柴胡又名硬柴胡、津柴胡等。生於較乾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處。常野生於較乾燥的山坡、林緣、林中隙地、草叢及路旁。喜溫暖、濕潤。耐寒、耐旱。怕水浸。在砂壤土或腐葉土中生長良好,在鹽鹼土上生長不旺盛,葉片易出現捲縮。中國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柴胡屬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需要二年完成一個生長發育周期。人工栽培柴胡第一年生長只生基生葉和莖,只有很少植株開少量花,尚不能產種子。田間能夠自然越冬。第二年春季返青,植株生長迅速,於7~9月開花,8~10月為果熟期。全生育期約190~200天。別名香柴胡、北柴胡。
古書記載
《本經》:「主心腹腸胃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
《本草正義》:『約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層,一為邪實,則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達於表而外邪自發;一為正虛,則為清氣之陷於陰分者,舉而升之,使返其宅,胃中氣自振[1]。」
南北之分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也叫竹葉柴胡、柴胡。南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也叫狹葉柴胡、紅柴胡。兩者均為傘形科植物,以根入藥,有解表和里、昇陽、疏肝解瘀之功效。由於兩者植物形態非常相似,在生產上很容易混淆[2]。
形態特徵
北柴胡植株多年生草本,高50-85厘米。主根較粗大,棕褐色,質堅硬。莖單一或數莖,表面有細縱槽紋,實心,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基生葉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7厘米,寬6-8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早枯落;莖中部葉倒披針形或廣線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6-18毫米,有時達3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有短芒尖頭,基部收縮成葉鞘抱莖,脈7-9,葉表面鮮綠色,背面淡綠色,常有白霜;莖頂部葉同形,但更小。復傘形花序很多,花序梗細,常水平伸出,形成疏鬆的圓錐狀;總苞片2-3,或無,甚小,狹披針形,長1-5毫米,寬0.5-1毫米,3脈,很少1或5脈;傘輻3-8,纖細,不等長,長1-3厘米;小總苞片5,披針形,長3-3.5毫米,寬0.6-1毫米,頂端尖銳,3脈,向葉背凸出;小傘直徑4-6毫米,花5-10;花柄長1毫米;花直徑1.2-1.8毫米;花瓣鮮黃色,上部向內折,中肋隆起,小舌片矩圓形,頂端2淺裂;花柱基深黃色,寬於子房。果廣橢圓形,棕色,兩側略扁,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棱狹翼狀,淡棕色,每棱槽油管3,很少4,合生面4條。花期9月,果期10月。
視頻
北柴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北柴胡的作用與功效 ,搜狐,2016-12-09
- ↑ 解熱用南柴胡還是北柴胡?中藥名只差一個字,效果大不同!,搜狐,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