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近代建築
北海近代建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於1869年一1935年間建成。
北海近代建築為一層或多層磚石木結構或磚混結構建築,平面布置多為方正形,設有迴廊、地壠,屋頂多為四坡瓦頂,室內有壁爐,門窗多為券拱形式,是典型的西洋建築風格。北海近代建築根據其使用功能可分為教會、辦公樓、商務洋行、學校和醫療衛生建築等五大類型。這些建築具有採光好、利於防雨和通風防潮的特點,北海傳統建築的建築形式、工藝技術和本地建築材料的使用,說明了中西建築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響。
2001年06月25日,北海近代建築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目錄
歷史沿革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後,北海被闢為通商口岸。西方列強紛至沓來,先後有英國、德國、奧匈帝國、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美國、比利時等八個國家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教堂、醫院、海關、洋行、女修院、育嬰堂、學校等一系列機構。在當時城區南面東西長2600米、南北寬800米、面積約為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修建了一批西洋風格的建築。
1877,英國在北海租民房設立領事館。1885年始建英國領事館辦公樓。
1877年4月2日,北海海關成立,海關稅務官由外國人擔任,故又稱洋關。1883年始建北海海關大樓。
1886年,英國差會派遣柯達醫生來華創建北海普仁醫院和麻風分院,並於同年4月醫院動工建設。
1886年,德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機構,於1908年撤出,歷時23年。現存的德國領事館舊址建於1905年。
1887年,法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從建館至1950年撤出,歷時64年,是外國駐北海時間最長的一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辦公樓舊址建於1890年,原為一層,有迴廊。1973年加建一層。
建築特點
格局
北海近代建築為一層或多層磚石木結構或磚混結構建築,平面布置多為方正形,設有迴廊、地壠,屋頂多為四坡瓦頂,室內有壁爐,門窗多為券拱形式,具有典型的西洋建築風格。由於形式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築迥異,人們稱之為「洋樓」。
特點
北海近代建築保存完整,類型豐富,數量較多,是中國國內保存較為完整的近代西式建築群之一。這些建築具有採光好、利於防雨和通風防潮的特點,採用典型的西洋式建築風格和裝飾手法[2]。
視頻
北海近代建築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遇見廣西古建築群,等於遇見一場懷舊的旅行 ,知乎專欄,2019-10-8
- ↑ 老北海記憶:北海最華美的老建築,驚艷了時光! ,搜狐,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