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高雲、馮跋建立的政權。歷二主,共28年。 北燕因其都龍城,又名黃龍,因此南方的劉宋稱其為黃龍國。也有史書因其地處東北稱其為東燕,但較為罕見。 407年,馮跋發動政變滅後燕,擁立後燕惠愍帝慕容寶的養子、高句麗人高雲(慕容雲)為帝,定都龍城,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409年,高雲被部下離班、桃仁所殺,諡號惠懿帝。馮跋平定政變後即位於昌黎龍城。據有今遼寧省西南部和河北省東北部。436年被北魏所滅。[1]

[]

目錄

社會

北燕國小勢弱,在強鄰虎視的情況存續發展殊為不易,馮跋即位之後,儘量自守苟安是不得不採取的最好選擇,為維持統治機構運轉,爭取獲得更充分的經濟資源和人口支撐,也是最關鍵的基礎,因而,馮跋曾三次「分遣使者巡行郡國,觀察風俗」,了解民間疾苦,如有「孤老久疾不能自存者,振谷帛有差」,遇「孝悌力田閨門和順者,皆褒顯之」。

歷史

高雲建國 北燕的開創者為高雲,即慕容雲,燕惠慜帝慕容寶養子,是高句驪的旁支宗族,封夕陽公。 慕容雲初仕後燕。慕容寶為太子時以武藝侍東宮,拜侍御郎。永康二年(397年)寶子慕容會叛,其統兵進逼龍城,以功拜建威將軍,封夕陽公,寶養以為子,賜姓慕容氏。慕容熙即位後為政殘虐,其畏懼而稱疾去官。 建始元年(407年),後燕昭文帝慕容熙的皇后苻訓英去世,苻訓英下葬時,馮跋謁見慕容雲,把圖謀告訴慕容雲。馮跋等人強迫他,慕容雲於是即天王位,恢復高姓,大赦境內,改年號為正始,國號燕。任命馮跋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武邑郡公;任命馮萬泥為尚書令,馮素弗為昌黎尹,馮弘為征東大將軍,孫護為尚書左僕射,張興為輔國大將軍。 又封了五十多人為伯、子、男、鄉、亭侯,賞賜士兵谷帛各不等。慕容熙的官僚都恢復爵位。 馮跋代政 馮跋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長樂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人。馮跋祖父馮和在永嘉之亂時避亂上黨(今山西省長子縣)。父親馮安曾仕於西燕慕容永,慕容永敗亡後遷居和龍(今遼寧省朝陽市),成為鮮卑化漢人,後燕慕容寶時署中衛將軍,馮跋與慕容寶養子慕容雲(高雲)友善。 慕容寶的弟弟慕容熙稱帝後為政暴虐,馮跋發動政變殺了慕容熙,擁慕容云為天王,改年號正始。慕容雲任馮跋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征北大將軍,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為寵臣離班、桃仁殺害。馮跋平定事變,被眾將推為天王,改元太平。 馮跋在位期間繼續沿用後燕制度,同時汲取後燕敗亡教訓,振頓朝政,肅清吏治,勸課農桑,省徭薄賦,設立太學,重視教育。多次下書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對「墮農者戮之,力田者褒賞」,為節省財力物力,他還積極改革殯葬習俗,提倡喪事從儉。對外與柔然、契丹、東晉均保持友好關係,鞏固統治,維持偏安局面達20餘年。太平二十二年(430年),馮跋病亡,諡文成帝,廟號太祖。 馮弘篡立 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八月,馮跋病重,徵召中書監申秀、侍中陽哲來到寢殿囑託後事。九月,馮跋病情加重,命令太子馮翼主持朝政,統率全國的軍隊,防止生變。 馮跋死後,北燕宮廷經過激變,馮弘派人逼迫馮翼自盡。馮跋共有兒子一百餘人,全被馮弘殺死。 大興元年(431年)正月初一日,馮弘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大興。 大興二年(432年)五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於平城南郊整訓兵馬,準備進攻北燕。六月,魏太武帝發兵伐燕,同時遣左僕射安原、建寧王拓跋崇等屯兵漠南,以防柔然襲其後。七月,魏太武帝至濡水,遣安東將軍奚斤徵發幽州民眾及密雲丁零族萬餘人,運攻具,出南道,會師於燕都和龍。魏帝經遼西至和龍,北燕石城郡太守李崇等十郡降於魏。魏太武帝以其民3萬人挖圍塹以困和龍。 八月,北燕主馮弘派數萬人出城挑戰,為魏昌黎公拓跋丘、河間公拓跋齊所擊破,死萬餘人。北燕尚書高紹率萬餘家保羌胡固,魏主攻之,斬紹。魏平東將軍賀多羅攻帶方,撫軍大將軍永昌王拓跋健攻建德郡,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攻冀陽,皆拔之。九月,魏太武帝引兵西還,徙營丘、成周、遼東、樂浪、帶方、玄菟6郡民眾3萬家於幽州。 北魏滅燕 大興四年(434年)正月初四日,馮弘派使臣出使北魏,請求和解。太武帝拒絕了他的請求。大興四年(434年)閏三月,馮弘派遣尚書高顒前來北魏請罪,請求把他的小女兒充當後宮的嬪妃。太武帝拓跋燾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徵召他的兒子馮王仁入朝侍奉,馮弘拒不接受。太武帝又詔令樂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前往征討,情況日益緊張急迫,上下無不深感危懼。馮弘屬下太常陽岷再次勸說馮弘向北魏請罪求降,趕快讓太子馮王仁到北魏充當人質。馮弘不聽,秘密派人聯絡高句麗請求歸附。 大興六年(436年),高句麗派將領葛盧等人率領部眾迎接馮弘,葛盧等人來到和龍城,就脫掉他們粗陋的布衣服,拿來馮弘的精良兵器裝備給他的部下。馮弘於是帶着和龍城內的成年男女向高句麗逃亡。馮弘到了遼東之後,高句麗就把馮弘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讓他遷往北豐。馮弘向來輕侮高句麗,到這裡之後,他的政令刑法、賞賜處罰,都還像在自己國內一樣。高句麗也不再客氣,奪走馮弘的侍從,把馮王仁扣為人質。馮弘對此十分氣憤怨恨,計劃奔走到南邊去。太武帝又向高句麗征索馮弘,高句麗就在北豐把馮弘及其子孫十多人全部殺掉了。(《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高麗王不欲使弘南來,遣將孫漱、高仇等殺弘於北豐,並其子孫十餘人,諡弘曰昭成皇帝。」) 北燕後續 但北燕皇室卻沒因此滅亡,馮弘還有幾個兒子各奔東西,有一支歸順北魏,北魏文明皇后(馮太后)即北燕末代皇帝馮弘的孫女。另一支有300人,於437年在馮業的統領下從海邊登船逃難,浮海萬里,投奔南方當時與北魏為敵的劉宋 ,即「北燕南渡」事件。 [5]其事記載於《隋書 譙國夫人傳》:「梁大同初(535年),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冼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聘以為妻。融(馮融)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句)麗也,[[]]遣融大父(祖父)業(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劉)宋,因留於新會。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守指太守,牧指刺史)。」馮寶所娶之妻即為嶺南赫赫有名之冼夫人,史稱「馮冼聯姻」。

政治

馮氏北燕是非常鮮明的家族政治,處在權力核心的是以馮氏兄弟為中心的姻親血緣集團,在北燕可考的人數有限的官吏集團中,馮氏家族成員占比很高。為進一步加強家族勢力,馮跋在清理心懷不滿的功臣集團成員的同時,接受河間人褚匡的建議,於太平六年(414年)招徠在外地的馮氏家族成員到和龍做官任職,使得以馮氏家族為核心的5000餘戶長樂人來到和龍。在壯大家族勢力的背景下,馮跋還「分遣使者,巡行郡國,孤老久疾不能自存者,振谷帛有差,孝悌力田閨門和順者,皆褒顯之」,由此,一批民間精英也被他選拔了出來,「昌黎郝越、營丘張買成、周刁、溫建德、何纂以賢良皆擢敘之」。此外,馮跋還進行了系統的進行政治制度建設,提倡儒學教化與文治經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