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元景安傳
原文
元景安,魏昭成五世孫也。父永,自積射將軍為元天穆薦之於爾朱榮,參立孝莊之謀,賜爵代郡公,持節招納降戶四千餘家。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騎射,善於事人。釋褐爾朱榮大將軍府長流參軍。高祖平洛陽,領軍婁昭薦補京畿都督,父永啟回代郡公授之。天平末大軍西討景安臨陣自歸高祖嘉之即補都督邙山之役力戰有功賜爵西華縣都鄉男代郡公如故。世宗入朝,景安隨從在鄴。於時江南款附,朝貢相尋,景安妙閒馳騁,雅有容則,每梁使至,恆令與斛律光、皮景和等對客騎射,見者稱善。世宗嗣事,啟減國封分賜將士,封石保縣開國子。天保初,加征西將軍,別封興勢縣開國伯,賜姓高氏。四年,從討契丹於黃龍,後頻從駕再破茹茹,遷武衛大將軍,兼七兵尚書。
時初築長城,鎮戍未立,突厥強盛,慮或侵邊,仍詔景安與諸軍緣塞以備守。督領既多,且所部軍人富於財物,遂賄貨公行。顯祖聞之,遣使推檢,同行諸人贓污狼藉,唯景安纖毫無犯。帝深嘉嘆,乃詔有司以所聚斂贓絹伍百匹賜之,以彰清節。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馳驛詣鄴,慰勞百司,巡省風俗。肅宗曾與群臣於西園宴射,中的者賜與良馬及金玉錦彩等。有一人射中獸頭,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後有一矢未發,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儀,操弓引滿,正中獸鼻。帝嗟賞稱善。天統初,出為徐州刺史。
四年,除豫州道行台僕射、豫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景安之在邊州,鄰接他境,綏和邊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內蠻多華少,景安被以威恩,鹹得寧輯,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蠻輸租賦者數萬戶。入周,以大將軍、大義郡開國公率眾討稽胡,戰沒。
譯文
元景安,河南洛陽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的第五代孫子。他的高祖元虔為陳留王。他沉穩敏捷,具有辦事的才能和氣概。從小就工於騎馬射箭,善於同人交往。父親元永啟奏朝廷,請求把自己代郡公的封爵讓景安承襲。因高歡脅迫,他隨孝武帝西奔長安。東魏天平末年,西魏與東魏交戰,他在戰場上歸順東魏。芒山之役,他因建立軍功被朝廷賜爵為西華縣男,代郡公的爵號不變。他精於騎術,儀節頗有法度,每次南梁使者到來,他都與斛律光、皮景和等人與客人一起騎馬射箭,被接待的使者都稱讚他。天保初年,朝廷另外封他為興勢伯,任定襄縣縣令,被文宣帝高洋賜姓為高,多次遷任,官至兼七兵尚書。
這時,剛剛修築長城,邊境的鎮守防禦還未形成,朝廷下詔命他與各位將領駐紮在沿邊要塞以備防守,他統領的人馬很多,而且他的部下又都很富有,因而賄賂盛行。文宣帝聽到奏報後,派人去調查,惟有元景安秋毫無犯,一塵不染。文宣帝對他極為讚嘆,便把收繳的贓物絲絹五百匹賞賜給他,以表彰他清廉的節操。孝昭帝曾與功臣們在西園飲酒射箭,靶子離廳堂一百三十步,射中的賜給良馬、金玉以及綾羅綢緞。有一個人射中了獸頭,離獸鼻還有一寸多。只剩下景安最後一人,還有一支箭沒有射出。孝昭帝命他射出,他拉滿弓弦,正射中獸的鼻子。孝昭帝連連讚嘆,賞給他二匹馬,其他玉石布帛等物又加等賜給。
後主天統四年(568),他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武平三年(572),被授予行台尚書令,刺史的職務不變。又被封為歷陽郡王。他長時間戍守邊境州郡,士民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他管轄的地方蠻族人多,漢族人少,他施以恩澤和威儀,大家相安無事,平和寧靜。武平末年,他被封為領軍大將軍。北齊滅亡,他進入北周,被封為大將軍、義寧郡公。去討伐稽胡,在戰場上犧牲。 [2]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