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崔昂傳
原文
崔昂,字懷遠,博陵安平人也,年七歲而孤,性端直少華,沉深有志略,堅實難傾動。
世宗入輔朝政,召為開府長史。時勛將親族賓客在都下,放縱多行不軌,孫騰、司馬子如之門尤劇。昂受世宗密旨,以法繩之,未幾之間,內外齊肅。遷尚書左丞,其年,又兼度支尚書。左丞之兼尚書,近代未有,唯昂獨為冠首,朝野榮之。
武定六年,甘露降於宮闕,文武官僚同賀顯陽殿。魏帝問僕射崔暹、尚書楊愔等曰:「自古甘露之瑞,漢、魏多少,可各言往代所降之處,德化感致所由。」次問昂,昂曰:「案《符瑞圖》,王者德致於天,則甘露降。吉凶兩門,不由符瑞,故桑雉為戒,實啟中興,小鳥孕大,未聞福感。所願陛下雖休勿休。」帝□斂容曰:「朕既無德,何以當此。」
後遷散騎常侍,兼太府卿、大司農卿。二寺所掌,世號繁劇,昂校理有術,下無奸偽,經手歷目,知無不為,朝廷嘆其至公,又奏上橫市妄費事三百一十四條。其年,詔刪定律令,損益禮樂。昂素勤慎奉敕之後彌自警勖部分科條校正今古所增損十有七八。轉廷尉卿。昂本性清嚴,凡見黷貨輩,疾之若仇。
一日,帝召昂於御坐前,謂曰:「舊人多出為州,我欲□台閣中相付,當用卿為令仆。」後,九卿以上陪集東宮,帝指昂及尉瑾、司馬子瑞謂太子曰:「此是國家柱石,汝宜記之。」未幾,復侍宴金鳳台,帝歷數諸人,咸有罪負,至昂曰:「崔昂直臣,魏收才士,婦兄妹夫,俱省罪過。」天保十年,帝特召昂至御所,曰:「歷思群臣可綱紀省闥者,唯冀卿一人。」即日除為兼右僕射。數日後,昂□入奏事,帝謂尚書令楊愔曰:「昨不與崔昂正者,言其太速,欲明年真之。終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僕射。」明日,即拜為真。後坐事除名,卒祠部尚書。
譯文
崔昂,字懷遠,博陵安平人。祖父崔挺,為魏幽州刺史。崔昂年七歲而喪父,伯父吏部尚書孝芬曾對親人說:「此兒終當成大器,是我家的千里馬。」崔昂品性端正,少浮華,深沉而有志謀,處事堅決而難以動搖。
世宗入宮輔佐朝政,召入任開府長史。當時功臣親族賓客在都城,放縱多行不軌之事,孫騰、司馬子如兩家尤其厲害。崔昂接受世宗密旨,以法制裁他們,沒有多少時間,內外肅整敬慎。升任尚書左丞,一年後,又兼任度支尚書。左丞兼任尚書,近代沒有,只有崔昂是首位,朝廷內外都認為他榮耀。
武定六年,甘露降在宮闕,文武官員一起到顯陽殿慶賀。魏帝問僕射崔暹、尚書楊愔等說:「自古以來降甘露的祥瑞之兆,漢、魏有多少,可以講講前代所降的地方,德化感致的由來。」其次問崔昂,崔昂說:「查《符瑞圖》,君王德達於天,就降甘露。吉凶兩端,不取決於吉祥的徵兆,所以用桑雉為戒,修德治國,實始中興,小鳥孕大,未聽說是福兆。所希望陛下的是即使是福慶,也不要以之為福慶。」帝為之收斂容顏說:「我既然無德,為什麽會這樣。」
後來,崔昂升任散騎常侍,兼任太府卿、大司農卿。二府所掌管的,號稱繁雜,崔昂審查治理有方。下面沒有奸偽之事,經手過目,知道的事沒有不做的, 朝廷讚嘆他最公正,又向帝啟奏霸市浪費事三百一十四條。一年後,詔令刪定律令,增刪禮樂。崔昂素來勤勞謹慎,奉敕之後,更加自己警戒勉勵,處理法律條文,核正古今律令等,增減的有十之七八。改任廷尉卿。崔昂本性清廉嚴厲,凡是見到貪污納賄的人,疾惡如仇。
一天,帝召崔昂到御坐前,對他說:「老臣多外出作州官,我想以尚書台相托,當用卿為令仆。」後九卿以上的官員陪同顯祖集聚東宮,帝指着崔昂以及尉瑾、司馬子瑞對太子說:「這是國家的柱石,你應記住他們。」不久,又在金鳳台侍奉顯祖宴飲,帝歷數眾人,都有罪名,至崔昂說:「崔昂是直臣,魏收是才士,婦兄妹夫,全減去罪過。」天保十年,帝特召崔昂到御所,說:「歷數群臣可治理省台者,只寄希望你一人。」當日任為兼右僕射。幾天之後,崔昂因入宮奏事,帝對尚書令楊愔說:「昨天不給崔昂正職,是說他升得太快,想明年任他正職。最終是任正職,何論早晚,可任正僕射。」第二天,就授任正職。後因事獲罪除名,在祠部尚書的官位上去世。 [2]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