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培梓
匡培梓 |
中文名: 匡培梓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932年7月9日 逝世日期: 2012年7月20日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主要成就: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代表作品: 生理心理學 職 稱: 研究員 |
匡培梓(1932.7.9-2012.7.20),女,著名心理學家、中國心理學會會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前任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榮譽稱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傑出貢獻教師」榮譽稱號。 匡培梓,195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心理系,同年到中國科學院心理所任研究實習員。1957年至1961年在前蘇聯科學院高級神經活動和神經生理研究所學習,獲生物學副博士學位。 匡培梓的研究領域為醫學心理學和生物心理學。20世紀70年代後期,主要探討學習記憶形成規律及其腦機制,和藥物對動物行為和中樞神經系統效應等問題,並開展多學科合作研究。發表了研究報告和論文40餘篇,主編了中國第一本《生理心理學》專著。[1]
目錄
人物生平
1932年7月9日,出生於江蘇無錫人。 195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心理系,同年到中國科學院心理所任研究實習員。 1957年至1961年,在前蘇聯科學院高級神經活動和神經生理研究所學習,獲生物學副博士學位。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開展兒童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和年齡特徵及兒童腦發育不全的研究。 1964至1965年,參與了全國地方性甲狀腺腫及地方性克汀病研究計劃,制定了伴有聽力障礙克汀病患者的智障臨床分級,探討了碘鹽的預防效果(河北省承德地區)。 1987年至1994 年, 任中國科學院心理所所長。 1980 年起,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1989 年,當選為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2012年7月20日,因病逝世,享年80歲。 匡培梓主要從事醫學和生物心理學研究,在國內外雜誌上共發表了研究報告和論文40餘篇,主編了中國第一本《生理心理學》專著。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開展兒童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和年齡特徵及兒童腦發育不全的研究。 1964至1965年,參與了全國地方性甲狀腺腫及地方性克汀病研究計劃,制定了伴有聽力障礙克汀病患者的智障臨床分級,探討了碘鹽的預防效果(河北省承德地區)。 20世紀70年代後,主要開展學習記憶的動物模型及其腦機制研究,系統地探討了邊緣系統在學習記憶中的作用,特別是海馬在學習記憶中的電活動和神經介質的活動規律,揭示了海馬在記憶不同階段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乙酰膽鹼、5-羥色胺及腦啡肽等神經介質的調節機制。這些科學發現為中國學習記憶研究的發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匡培梓在開展心理學基礎研究的同時,還與臨床有關單位合作,積極開展心理學應用研究,特別是一系列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影響的研究,為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其基礎研究工作獲1977年中科院重大成果獎(排名第二)。應用研究工作獲得三項解放軍總後勤部全軍科技成果二等獎(1982年2項,均排名第一;1989年1項,排名第二)。
人才培養
匡培梓對人才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推動心理學碩士、博士培養教育,建立博士後流動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心理學優秀人才。如:鄭希耕、楊炯炯、高楊、隋南、王二平等研究生或博士生。 匡培梓在拓展國際交流協作方面,開展了與美國、澳大利亞的多所大學之間的合作。
榮譽獎勵
1991年,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1998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2008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傑出貢獻教師」榮譽稱號。
社會任職
1961年至1986年,先後任心理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等職。 1987年至1994年,任中國科學院心理所所長。 1980年起,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1989年,當選為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在此期間,她還曾擔任《心理學報》和《心理學動態》等學術期刊主編。 1992以及1997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第四屆心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召集人。 1997年和2003年,被聘為人事部全國博士後流動站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1988年與1993年,當選為全國第七屆和第八屆人大代表。 1998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評價
匡培梓畢生從事醫學和生物心理學研究,為我國心理學基礎和應用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遼寧省心理學會) 匡先生(匡培梓)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在長期的心理學研究中取得許多優秀成果;匡先生也是我國心理學界的一位傑出領導人,對於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心理學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匡先生還是一位卓越的心理學教育家,為我國心理學科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