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醫生又稱醫師,在中國古代稱大夫或郎中。「醫生」其本意是指專精醫學的人,「生」指先生(也是以前社會對師長的敬稱)。唐朝的醫療行政機構叫太醫署,它採取政教合一的政策,既是醫務行政機構,又是醫學教育機構,是世界上最早的醫學院。現在「大夫」一詞在中國大陸北方人中也常用。

據稱,三國時,東吳有位名醫叫董奉,精通醫道,有妙手回春之術,醫德也高。他晚年為百姓治病不收診費和藥錢,但要求病人痊癒後必須到山上種植杏樹,名為「康樂杏」。後來,杏林用來專指醫術精良,醫德高尚的醫生[1]

目錄

社會地位

過去醫師由於薪資高而擁有與公務員、教職員、企業主管、法官同樣崇高的社會地位,又與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精算師、機師等並列為職場「六師」,是士人求職最為嚮往的職業之一,然而因為社會職場不斷變遷之原故,「六師」的光環至今已出現萎縮的趨勢[2]

教育與訓練

世界各地的醫學教育訓練與職業途徑都不同。

按照不同的地區和大學,入門的醫學教育可能在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後進行。前者一般上需費時五至六年來完成。需要預先接受大學教育(一般上是三至四年的學位課程,並且常常是理科)的醫學教育通常費時四至五年。因此,獲得一個基礎的醫學學位可能需花五至八年的時間,按照不同的地區和大學而定。比如,美國醫學院要求入學生必須成功的完成四年的大學,然後才可以接受四年的醫學教育。從美國醫學院畢業之後,學生得到醫學博士的稱呼與榮譽。

在入門訓練完成之後,剛畢業的醫生在被賦予完全的註冊以前經常需要經過一至兩年的時間在被監視下實行醫術。這可能被稱為實習或者有條件的註冊。

醫生持有在他畢業的大學賦予的醫學學位。這個學位使醫生在特定的國家有資格被授權或註冊,並需要特定的實習期。

規範

在大部分國家,醫師都要有國家許可才能執業,這就是醫師執照,沒有醫師執照而開業或行醫的醫師稱為密醫;而在某些國家,醫師是由國家支持的醫師公會自行管理,像英國就是如此。

視頻

醫生 相關視頻

UN 3D醫學動畫 骨質疏鬆
醫學微課堂《偏癱康復訓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