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内容简介
本书217卷,附《释文校勘记》26卷,共243卷。本书撰写原因在于当时“学者所习,不外闽本、监本、毛本。大较闽本即出于宋十行本,监本出于闽,毛本又出于监。闽监二本错字略少,脱简特多。《毛诗》或逸数章,《周礼》间缺一职。毛本《诗》少《谱序》,《左传》失刊《后序》,且鲁鱼亥豕之讹,触处皆是,棼不可理。近日坊间又将毛本重刊,则多为江浙旧家珍藏宋刊善本,如《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谷梁》、《论语》、《孟子》凡10经,皆以南宋刊十行本为据。《仪礼》、《尔雅》则依北宋刊单疏本,《孝经》依翻宋本,实集一时之大成”。其参校之本上至《经典释文》、《开成石经》,下及宋元明各名家刊本及校钞本。此外,又广征唐以前古书所引,清代诸儒校勘考订之说,亦择其精粹,载入校记。《经典释文》依崇祯间叶林宗仿明阁本影钞本,而以通志堂、抱经堂本参校,以二本皆出叶氏钞本,其校记则散附各经之后。其具体格式,凡需出校者先摘原句顶格大字写,次列各本异同,低格双行小字写。其方法实仿阮氏《仪礼石经校勘记》而增广之,凡闽、监、毛本比宋本字有多寡、文有异同者,必详载之。其余有资校勘之异文、校语,亦罗列于下。谬误特甚者,则详加举正。
其分校学者,元和李锐校《易》、《谷梁》、《孟子》,德清徐养原校《书》、《仪礼》,元和顾广圻校《诗》,武进臧庸校《周礼》、《公羊》、《尔雅》,临海洪震煊校《礼记》,钱塘严杰校《左传》、《孝经》、仁和孙同元校《论语》,皆载在序文。董其事者,则金坛段玉裁。段氏尝自云:“余为阮梁伯定《十三经校勘记》。”(《经韵楼集·与孙渊如书》)而最后总其成者仍为阮氏,段玉裁序云:“(阮元)以官事之暇,乙夜燃火定其是非。会家居读礼,数年乃后卒业。”阮氏《凡例》亦云:“凡诸经皆旧有校本,复就江浙经生,授经分校。复加亲勘,定其是非,以成是记。”总之,本书不仅网罗版本齐备精良,而且集江浙学者智慧之大成。其体例精审,征引浩博,诚如段玉裁所云:“家可具宋元本,人可由是寻真古本汉本,其在今兹有是书,较陆德明《经典释文》之在唐初,为无让矣。”逮阮氏巡抚江西,遂集诸宋本重雕《十三经注疏》,文字虽有讹误,亦不径改,但加圈于旁,而以《校勘记》散附各卷之末。然校刻未就,阮元调抚河南。司其事者欲其速成,故舛误自不能免,甚至有监本、毛本不误而刊本反有误者。其底本与阮元在浙撰《校勘记》所用底本亦间有出入,遂致校记与正文有抵牾不合之处。《校勘记》散附各卷时,有所去取,而不能尽善,因而附刻本与原本时有出入。所以原本自有附刻本不可取代的价值。
作者介绍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中国清代学者。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五十六年(1791)以翰林编修大考一等第一名。曾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云贵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淹贯群书,自经史小学以至金石诗文,无所不精。历仕干、嘉、道三朝,扬厉中外,所到以兴学为务,在浙江立诂经精舍,在广东立学海堂,一时学人多出门下,士林尊为山斗。主纂《经籍&55383;&56713;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汇刻《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等,久为学林取资。家居扬州文楼巷,筑文选楼,藏书甚富,刻有《文选楼丛书》等。著述还有《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积古斋钟鼎款识》、《畴人传》、《研经室集》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1]。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2]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