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十三經註疏校勘記

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校勘學專書。阮元等撰。清嘉慶十三年(1808)揚州阮氏文選樓刊本,嘉慶二十一年(1816)南昌盧氏重刻本。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217卷,附《釋文校勘記》26卷,共243卷。本書撰寫原因在於當時「學者所習,不外閩本、監本、毛本。大較閩本即出於宋十行本,監本出於閩,毛本又出於監。閩監二本錯字略少,脫簡特多。《毛詩》或逸數章,《周禮》間缺一職。毛本《詩》少《譜序》,《左傳》失刊《後序》,且魯魚亥豕之訛,觸處皆是,棼不可理。近日坊間又將毛本重刊,則多為江浙舊家珍藏宋刊善本,如《易》、《書》、《詩》、《周禮》、《禮記》、《春秋左傳》、《公羊》、《穀梁》、《論語》、《孟子》凡10經,皆以南宋刊十行本為據。《儀禮》、《爾雅》則依北宋刊單疏本,《孝經》依翻宋本,實集一時之大成」。其參校之本上至《經典釋文》、《開成石經》,下及宋元明各名家刊本及校鈔本。此外,又廣徵唐以前古書所引,清代諸儒校勘考訂之說,亦擇其精粹,載入校記。《經典釋文》依崇禎間葉林宗仿明閣本影鈔本,而以通志堂、抱經堂本參校,以二本皆出葉氏鈔本,其校記則散附各經之後。其具體格式,凡需出校者先摘原句頂格大字寫,次列各本異同,低格雙行小字寫。其方法實仿阮氏《儀禮石經校勘記》而增廣之,凡閩、監、毛本比宋本字有多寡、文有異同者,必詳載之。其餘有資校勘之異文、校語,亦羅列於下。謬誤特甚者,則詳加舉正。

其分校學者,元和李銳校《易》、《穀梁》、《孟子》,德清徐養原校《書》、《儀禮》,元和顧廣圻校《詩》,武進臧庸校《周禮》、《公羊》、《爾雅》,臨海洪震煊校《禮記》,錢塘嚴傑校《左傳》、《孝經》、仁和孫同元校《論語》,皆載在序文。董其事者,則金壇段玉裁。段氏嘗自雲:「余為阮梁伯定《十三經校勘記》。」(《經韻樓集·與孫淵如書》)而最後總其成者仍為阮氏,段玉裁序雲:「(阮元)以官事之暇,乙夜燃火定其是非。會家居讀禮,數年乃後卒業。」阮氏《凡例》亦云:「凡諸經皆舊有校本,復就江浙經生,授經分校。復加親勘,定其是非,以成是記。」總之,本書不僅網羅版本齊備精良,而且集江浙學者智慧之大成。其體例精審,徵引浩博,誠如段玉裁所云:「家可具宋元本,人可由是尋真古本漢本,其在今茲有是書,較陸德明《經典釋文》之在唐初,為無讓矣。」逮阮氏巡撫江西,遂集諸宋本重雕《十三經註疏》,文字雖有訛誤,亦不徑改,但加圈於旁,而以《校勘記》散附各卷之末。然校刻未就,阮元調撫河南。司其事者欲其速成,故舛誤自不能免,甚至有監本、毛本不誤而刊本反有誤者。其底本與阮元在浙撰《校勘記》所用底本亦間有出入,遂致校記與正文有牴牾不合之處。《校勘記》散附各卷時,有所去取,而不能盡善,因而附刻本與原本時有出入。所以原本自有附刻本不可取代的價值。

作者介紹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台,中國清代學者。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五十六年(1791)以翰林編修大考一等第一名。曾任山東、浙江學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湖廣、雲貴總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諡文達。淹貫群書,自經史小學以至金石詩文,無所不精。歷仕乾、嘉、道三朝,揚厲中外,所到以興學為務,在浙江立詁經精舍,在廣東立學海堂,一時學人多出門下,士林尊為山斗。主纂《經籍&55383;&56713;詁》、《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等,匯刻《十三經註疏》、《皇清經解》等,久為學林取資。家居揚州文樓巷,築文選樓,藏書甚富,刻有《文選樓叢書》等。著述還有《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積古齋鐘鼎款識》、《疇人傳》、《研經室集》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十三經註疏校勘記 相關視頻

中國傳統中的家規 阮元
阮元誕辰255周年!阮氏後人齊聚揚州!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有哪些類型,中學生讀書網
  2. 古籍目錄分類及演變,豆丁網,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