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十四歲的畫架(席慕容)

《十四歲的畫架》中國當代作家席慕蓉創作的一篇散文。

目錄

作品原文

十四歲的畫架

別人提到她總喜歡說她出身於師大藝術系,以及後來的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皇家藝術學院,但她自己總不服氣,她總記得自己十四歲,背着新畫袋和畫架,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師範的藝術科去讀書的那一段、學校原來是為訓練小學師資而設的,課程安排當然不能全是畫畫,可是她把一切的休息和假期全用來作畫了,硬把學校畫成「藝術中學」。

一年級,暑假還沒到,天卻炎熱起來,別人都乖乖的在校區里畫,她卻離開同學,一個人走到學校後面去,當時的和平東路是一片田野,她怔怔的望着小河兀自出神。正午,陽光是透明的,河水是透明的,一些奇異的倒影在光和水的雙重晃動下如水草一般的生長着。一切是如此喧譁,一切又是如此安靜,她忘我的畫着,只覺自己和陽光已混然為一,她甚至不覺得熱,直到黃昏回到宿舍,才猛然發現,短袖襯衫已把胳膊明顯的劃分成棕紅和白色兩部分。奇怪的是,她一點都沒有感到風吹日曬,唯一的解釋大概就是那天下午她自己也變成太陽族了。

「啊!我好喜歡那時候的自己,如果我一直都那麼拚命,我應該不是現在的我。」

大四,國畫大師傅心畲來上課,那是他的最後一年,課程尚未結束,他已撒手而去。他是一個古怪的老師,到師大來上課,從來不肯上樓,學校只好將就他,把學生從三樓搬到樓下來,他上課一面吃花生糖.一面問:「有誰做了詩了?有誰填了詞了?」他可以跟別人談五代官制,可以跟別人談四書五經談詩詞,偏偏就是不肯談畫。

每次他問到詩詞的時候,同學就把席慕蓉推出來,班上只有她對詩詞有興趣,傅老師因此對她很另眼相看。當然也許還有另外一個理由,他們同屬於「少數民族」,同樣具有傅老師的那方小印上刻「舊王孫」的身分。有一天,傅老師心血來潮,當堂寫了一個「璞」字送給席慕蓉,不料有個男同學斜衝出來一把就搶跑了。當然,即使是學生,當時大家也都知道傅老師的字是「有價的」,傅老師和席慕蓉當時都嚇了一跳,兩人彼此無言的相望了一眼,什麼話也沒說。老師的那一眼似乎在說:「奇怪,我是寫給你的,你不去搶回來嗎?」但她回答的眼神卻是:「老師,謝謝你用這麼好的一個字來形容我,你所給我的,我已經收到了,你給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會感激,我不必去跟別人搶那幅字了……」

隔着十幾年,師生間那一望之際的千言萬語仍然點滴在心。 [1]

作者簡介

席慕蓉,筆名還有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3年生於重慶,後隨父母由香港遷至台灣。她從小酷愛繪畫,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後在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並獲獎。1981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麼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