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道溝鎮
十四道溝鎮位於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東南部,長白山主峰南麓,東經127°54`-127°55',北緯41°26'--41°40,。東與金華鄉毗鄰,西與十三道溝鄉相鄰,南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隔江相望,北與撫松縣接壤,南北長36公里,東西寬15公里,鎮域面積304.96平方公里。十四道溝鎮地勢北高南低,最高處為望天鵝主峰,海拔2051.4米,屬喀斯特火山岩地區。
目錄
概況
長白縣十四道溝鎮位于吉林省東南部,以304.96平方公里的廣闊天地靜臥在鴨綠江北岸,東與金華鄉毗鄰,西與十二道溝鎮相鄰,北與撫松縣接壤,南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豐陽里隔江相望,距長白縣城50公里,鎮域內有「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逐漸成為沈長線上的商業、文化和物流中心鎮。
歷史沿革
早在清光緒年間,就有十八戶人家在此地開發散居。公元1909年設府辦公,同年4月25日,命名十四道溝為已恭社。公元1916年7月,由縣知事馬洪亮將十四道溝設為第四警區。公元1931年,全縣組成了8個聯合村,十四道溝村為中心村,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以後,偽縣長杜喜岳勾結官吏和地方土豪劣紳成立了長白縣治安維持會,十四道溝設分會。1919年,在農會的基礎上,召開農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區、副區長成立區人民政府。1908年成立十四道溝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十四道溝鄉,1984年又改為十四道溝鎮至今。鎮政府駐地為十四道溝村。
自然環境
十四道溝鎮屬亞寒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質普遍屬第四紀沖積層,一種是由長白山小植物落葉腐爛層所覆蓋的種植土壤層,厚度0.5-1.2米左右,中層為河卵石,厚度為7--15米左右,下層為岩石層;另一種是亞粘土和草粘土層,厚度為2.5--8米左右,再往下為岩石層。年平均氣溫為零上2.13℃,年積溫為2500°C,無霜期為120天左右。十四道溝鎮歷年來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年平均降水量為622.35毫米,最大降水量為82.4毫米。
行政區劃
十四道溝鎮常住人口3408人(2017年)。 。耕地面積為588公頃,轄6個行政村,有乾溝子村、十五道溝村、四道溝村、雞冠砬子村、冷溝子村、安樂村和一個自然屯山南里屯。住有漢族、朝族、滿族、回族、蒙古族 .
十四道溝鎮景觀
「峭壁懸崖雞冠峰,杜鵑報春映山紅。撲面嗅得山鄉味,隔江歡賞異國情。」偶爾看見這樣的幾句詩,於是想到了一個春季觀賞杜鵑花的好地方,那就是位於長白縣十四道溝鎮的雞冠秀峰。 雞冠秀峰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距長白縣城僅50公里,因矗立在鴨綠江邊和江中的一排形同雞冠的奇峰群而得名,俗稱雞冠砬子。
鴨綠江水由東向西,折而向南,繼而向西擦頂端如鋸齒狀一字排開的雞冠砬子而過,遠眺極像一雄雞飲水。山體倒映水中,山水一色,宛若仙境,故有「長白小桂林」的美譽。[1]
經濟發展
十四道溝鎮林地面積為4140公頃,其中天然林2300公頃,人工林1790公頃,主要農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為主。人參業仍是本鎮的支柱產業。十四道溝鎮是沈長線上的必經之地。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地勢高低差異懸殊,踏足境內,美景秀色,比比皆是,令人賞心悅目,素有「天然旅遊公園」和「綠色立體寶庫」之美稱。
特色產業
十四道溝旅遊資源豐富。位於十五道溝峽谷內的「望天鵝風景區」已被列為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流域內原始森林居多,生態結構完整,地質地貌完好,有野生物種3600多種。山清水秀,曲徑通幽,有千奇百怪的石林,雄偉壯觀。大小瀑布17個。「望天鵝」火山口位於望天鵝主峰,海拔2051.4米,與天池遙相呼應,望天鵝火山是一個巨大的中心式噴發和溢流的玄武質火山錐,是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衛星照片顯示為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18公里,呈不規則圖形,直徑為45公里,火山噴發於10o萬年前,是亞洲第一個火山噴發口,與天池明顯不同的是晝夜溫差小,火山口周圍壁陡,裸露的岩石把白天吸收的熱量夜間釋放,適應於各種植物生長,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欣賞價值,是登山攀岩、旅遊探險的好去處。
城鎮發展
十四道溝鎮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立足鎮情求發展,初步打破了單一農業經濟的狀態,在堅持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重點抓住了以人參特產業、旅遊業為主的支柱產業,並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一些新上的項目也基本形成,沙參、五味子、細辛、紅松果林、苗圃基地、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我鎮的農業還在朝着優質、高產、高效方面發展,在養殖業方面,建成了蛋雞養殖、水產養殖、特色養殖為主的養殖基地,進-步豐富了全縣蛋類、肉類,水產類等市場。全鎮從事商貿、服務、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等行業的個體私營戶已達到190戶,從業人員達420人,各村在文教、衛生、通訊、廣播、電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發展,並全面普及,進一步為全鎮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