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十里舖鎮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鎮政府駐十里舖,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人口40918人,面積162平方千米。農業以盛產優質大米、油料、水產品、禽蛋、風乾雞等農副產品而著稱。

荊門十里舖,古時為秦楚古道荊門段的一個驛站鋪,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境內,素有「金三角」之稱。東距沙洋城區49公里,西距長江三峽182公里,南至荊州古城30公里,北至荊門城區49公里。

荊門十里舖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07國道、襄荊高速公路、荊沙鐵路縱貫南北,107省道橫穿東西;30分鐘可到長江荊江碼頭,1小時可到三峽機場;荊沙鐵路設十里舖貨運站,目前正在升級改造,增設客運站後將聯網運行。

十里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為楚、漢文化發祥地之一。十里舖為十字街,鎮直4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的街面上。[1]

中文名: 十里舖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門市

面 積: 162 km²

下轄地區: 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十里舖

電話區號: 0724

郵政區碼: 448000

人口數量: 4.09 萬

車牌代碼: 鄂H

目錄

簡介

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十里舖鎮十里舖鎮位於荊門市南部,沙洋縣西部,南與荊州毗鄰、西與當陽、江陵接壤,207國道、漢宜省道、荊沙鐵路及正在修建的襄荊高速公路交叉過境,交通、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是荊門市聯南拓西的窗口。鎮政府駐十里舖,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人口40918人,面積162平方千米。十里、龍坪、金玉、建陽、白玉、洋坪、六堰、荷堰、車坪、白廟、王場、新橋、石牛、光華、李河、彭場、黎明、九堰。

經濟發展

全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8.46億元,比去年增長6%。完成農業總產值1.46億元,比去年增長6%,其中多經產值達到9882.4萬元,比去年增長了10個百分點,占農業總產值的67.7%。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初具效益。

全鎮2001年發展蛋雞養殖戶近200家,加工營銷戶100多家,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創產值近4000萬元;優質稻生產面積5.5萬畝,產量達4.6萬噸,雙低油菜面積5萬畝,產量達6200噸,花卉苗木生產近60家。外出務工達5874人,收入達2350多萬元。

不斷深化企業改革,推動鄉鎮企業二次創業。風乾雞產業化建設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形成了產業化格局。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年產2500噸的風乾食品生產線已於去年投產運營,全省最大的良種蛋雞繁育基地仙羽公司運行良好,實現孵化、銷售雛雞200萬羽。磷肥廠通過深化改革和技術改造,現已重新啟動。

個體私營經濟長足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政府掛牌保護7個私營企業,全年完成產值1.8億元,入庫稅金75萬元。

招商引資效果明顯,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共實現6個招商項目,引進鎮外資金1800萬元。

全年完成財稅收入493.3萬元,本級財政支出309.7萬元,為年度預算406.3萬元的95%,比上年決算支出290萬元,上升19.7萬元。支出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邁出新步伐。共投入1000餘萬元,較好地完成了207國道和漢宜線過境路面的硬化和集鎮下水道配套工程建設。即將竣工的十里火車站貨場擴建工程也進展順利。實現了郵政、電信及移動電話、固定電話分營,程控電話裝機總容量達3000門,用戶達2676戶。建起了電視差轉站和移動通訊微波站,實現了村村通微波電視,通有線電話。

科教文衛工作蓬勃發展,全鎮現有各類學校7所,教師隊伍297人,在校學生483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文化站1個,廣播電視差轉站1個,影劇院1座。有衛生院1所,衛生站24所,醫護人員78人,病床52張,衛生普及率100%。全鎮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文化站

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是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支持鄉鎮文化事業的發展,改善基層文化站的工作條件,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省財政廳、省文化廳決定一次性補助我市掇刀區掇刀石街辦文化站、東寶區仙居鄉文化站、鍾祥市柴湖鎮文化站和雙河鎮文化站、京山縣楊集鎮文化站、沙洋縣十里舖鎮文化站等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施維修、設備購置專項資金120萬元,每個文化站各補助20萬元。專項資金嚴禁挪作他用。文化站站舍面積不得少於500平方米。每站具體構成為書刊閱覽室、文化科技培訓室、辦公室和多功能活動廳等「三室一廳」;基本設備含電子閱覽設備、圖書、報刊、文藝活動的基本樂器、視聽設備、桌椅等。

信息建設

沙洋縣十里舖鎮是一個以水稻、花卉苗木種植,水產、畜禽養殖為主的農業大鎮。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步入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的快車道,在縣科技局指導下實施了農業信息化示範工作。

目前,該鎮已有5家涉農企業、16個農業專業戶購買了微機,集鎮中心建有中心信息室一個,全鎮已有80個網絡終端。為了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縣科技局組織專業技術幹部對該鎮180名村組幹部、10家重點涉農企業和230個農業專業戶進行了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具備了在網上查詢、發布和下載農業實用技術、農產品市場信息的能力。

十里舖鎮已從網上採集信息2300餘條,獲取波爾山羊養殖、河蟹養殖、優質牧草種植、蛋雞飼養等農業實用技術300餘項;發布信息1480餘條,新增市場營銷夥伴200餘個,銷售各種各類花卉苗木10萬餘株、優質大米1.5萬餘噸、風乾雞系列產品1萬餘箱、鮮魚5000餘噸、雞苗5萬餘只,產品遠銷河南、廣東、陝西、福建、貴州等省市,真正做到了網上採集實用技術、網上拓寬營銷渠道,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缺技術、缺信息的問題,使該鎮農業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地方特產

紀山龍米:產於十里舖鎮紀山村。因引用龍潭湖水灌溉長成,故名。龍米顆粒晶瑩完整,營養豐富。做成米飯,鬆軟而韌,噴香可口。本品早在楚惠王三十一年(458年)時即有生產。

十里風乾雞:「風乾雞」又名「劉皇叔婆子雞」。這種雞易保存又不失新鮮,醇香、軟嫩,老少皆宜,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系劉備之妻孫尚香醃製發明,已有3000多年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省荊門市十里舖鎮百餘私營企業,繼承傳統的民間醃製工藝,又經名師指點,改進醃製方法和加工工藝,每年生產、銷售百萬隻「風乾雞」,已形成一定市場。特別是荊門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尚香」牌風乾雞及系列風乾食品,由於風味獨特,產品質量好,1998年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暨農副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中國市場名牌產品」,遠銷北京、遼寧、福建、河南、江西、四川等省市,供不應求。隨着銷售市場的不斷擴大,靠現有的小規模家庭作坊式生產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擬建1萬噸/年系列風乾食品項目,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景觀

包山大墓

包山大墓在荊門市十里舖王楊村的一座南北走向名叫包山大冢的土崗上,在其崗脊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100米的範圍內,分布着五座楚墓,其中四座有封土。包山二號墓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保存較好,封土直徑54米,高5.8米。從包山墓里先後發掘出了青銅禮器、兵器、車馬器、馬胄、生活用具、漆木器和竹簡等500餘件珍貴文物。其中,從包山二號墓出土的竹簡有444枚,是歷年來出土楚簡字數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總字數逾萬字,內容除常見的遣策和卜筮記錄外,更主要的為官方文書,涉及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法律制度、司法程序等許多方面的內容。經過專家研究,這批楚簡價值極大,有「楚文化百科全書」之稱。從包山二號墓發掘出的楚漆畫《聘禮行迎圖》,是中國所有出土漆畫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並代表先秦繪畫最高水平的珍品。包山大冢二號墓出土的包山大冢漆棺是迄今出土的先秦時期紋飾最華美、保存最好的彩繪漆棺,其棺為長方形,長1.84米,寬高均為0.46米。包山大墓是我國迄今發掘的大型楚墓中發掘資料最完整、文物清理保護最完好的一座。

何橋古城遺址

何橋古城遺址位於荊門市沙洋縣十里舖鎮東北方向,西南距十里舖鎮約10公里,現隸屬於荊門市沙洋縣十里舖鎮何橋村五組,當地村民稱之為「古城」。經實地踏勘,地面現今仍可見封閉的土築城垣,城垣保存完好。襄(襄樊)荊(荊州)高速公路規劃線路從城垣的西北部通過,其中西部城垣大多屬於施工區域。為了配合工程建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古城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掘,發掘工作自2000年5月19日起至6月19日止,歷時1個月,在施工區域內共布2×10的探溝4條,在城內布5×5的探方1個

視頻

【策舞時間】荊門市沙洋縣十里舖鎮(廣場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