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千佛崖造像

中文名稱 : 千佛崖造像

外文名稱 : Qianfoya cliffside images

地理位置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

氣候類型 : 溫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造像位於山東省歷城縣柳埠村白虎山下,是山東地區唐代石窟藝術的主要遺存,共有大小造像240多尊,分布在南北長63米的崖壁上,此外還有題記43則,其中有明確紀年的題記10則。石窟大部分開鑿於唐武德至文明(618年~684年)年間,以後的宋、元、明各代也有零星的增刻。較大的石窟有五個,佛像均高2.6米左右。造像者多為皇親、貴戚、官宦、名僧,最著名的有唐南平長公主及駙馬劉玄意造像、唐趙王福造像和僧人明德造像等。稱為「初唐佛教明珠」。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目錄

歷史沿革

初唐佛教明珠

千佛崖是唐初60餘年內貴族、宅民、僧侶等為父母、兄妹、兒女「祈福」而造[2]。造像中大多面相半圓適宜,眉清目秀。造型構思之巧,雕刻刀法之精,藝術造詣之高,為古今人士所稱道。

唐至明代石窟造像

中國唐至明代佛教石窟造像,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東北約 1.5公裏白虎山東麓。白虎山為石灰岩,高約60米。造像分布在山的東側陡峭崖面上,南北長約64米,共有窟龕140餘個,造像210餘尊。始鑿於唐,宋、元、明各代有零星刻鑿,以唐代初期造像為主。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造像可分為3組。北部一組僅有大窟2個;南部一組大小窟龕羅列,造像多而集中,有大窟 3個;中部一組均為小龕,大都是一龕一佛,少數一龕二佛,個別小龕一佛二菩薩。大窟平面呈不規則半圓形,窟門圓拱形,高1.4~2.9米,內雕2米以上大佛,共7尊,均作結跏趺坐狀,高螺髻,面形俊秀,或一手橫放於腹前,一手彎曲,作「施無畏印」;或雙手平疊於腹前,作禪定印。內着輕薄的「僧支」,腰間系帶,外着通肩式大衣。各窟內壁均雕小龕。中部劉玄意造像,龕門長方形,門高0.8米,寬0.48米,門外右雕獅子,左雕力士像。主佛面容較瘦,雙腿下垂,倚坐於束腰蓮座上,左手垂放膝上,右臂上曲作「施無畏印」。門外刻有劉玄意造像題記。佛像絕大部分面形豐滿秀麗,衣紋線條流暢。雕刻技法圓刀、平刀兼具,刀法犀利,具有明顯唐代風格。

造像銘記46處,有確切紀年的10餘處,其中有唐武德、貞觀、顯慶、永淳和文明等。造像者大都是皇室、貴族、官吏和僧侶。銘記或刻於龕門外,或刻於佛旁。

朗公寺遺址

山下原為十六國時期名僧竺僧朗創建的朗公寺,隋開皇三年 (583年)改稱神通寺,今存遺址。遺址中部的龍虎塔通高10.8米,平面方形,底邊長4.25米。基座為石砌三重須彌座,束腰部位雕有壺門。塔身由 4塊巨石構築,四面券門外雕力士菩薩、飛天、樂舞等及捲雲紋飾。門內方形塔心柱,每面雕坐佛一尊,周飾飛天、火焰、垂帳、蓮花。頂部宋代磚砌,重檐,上面是由覆缽、相輪組成的塔剎。

九塔寺故址內的九頂塔

九頂塔位於千佛崖東南約 5公里靈鷲山南麓九塔寺故址內。因頂部建9座小塔,故名。磚築單層,平面八角形。通高13.3米,塔身下部青磚粗砌,腰線以上磨磚精砌,每面均微內凹。塔檐疊澀挑出17層,再內收16層構成台座形式。其上9座小塔均為方形,各3級,居中的一座高5.35米,門南向;其餘的小塔分別圍繞於周邊,各高2.84米,門向八方。

1962年修復九頂塔塔頂。1964年修復龍虎塔,同年成立了歷城區四門塔文物保護管理所。1965年於造像崖面前增設鐵欄圍護。1983年進行了險石排除、懸石支頂和恢復部分窟檐等加固保護工程。

主要建築

長公主造像

最南端第一窟鑿刻於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是南平公主為其父太宗李世民祈福而刻,佛像清秀安詳,衣紋細密流暢[3]。南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女,高宗李治的姐姐,按照慣例,皇帝的姐姐應稱為「長公主」,南平長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劉玄(元)意時任齊州(今濟南)刺史,造像高約1米,題記在龕東壁中間位置。   

趙王李福造像

北部造像稀疏,最北端是兩座大窟,南側一窟內有兩尊大佛,是顯慶三年(658年)李世民第十三子趙王李福所造,兩尊大佛一尊高2.8米,另一尊高2.65米,兩尊佛像通體塗金,結跏趺坐,雙手禪定,衣紋褶皺富於節奏變化,質地輕薄,緊貼身上,螺發肉髻,面型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面部慈祥、恬靜,眉眼修長,眼中間現着智慧的光芒。嘴角略上翹,帶着一種醉人的微笑,令人敬而不俱,造成了一種和諧的藝術效果,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令人嘆為觀止。窟內還雕有佛像19尊,有劉操、王元亮等題記。中間石柱上為永淳二年(682年)史同、王方等百餘人所造。

駙馬劉玄意造像

劉玄意,滑州胙城(今河南延津)人,為南平公主的二婚駙馬。劉玄意造像,在千佛崖中略南方位,窟龕呈方形,高80公分,寬50公分,內雕造像高70公分,體型豐滿,垂足而坐,一手施禪定,一手施說法印。造像記刻於龕壁東側,並裝飾竹節明門楣圖案,另有力士像。

僧明德造像

南平公主造像窟往北依次有二窟,一窟是唐顯慶二年(658年)僧明德開鑿,大佛面容豐滿圓潤。另一窟開鑿於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亦為僧明德所造,窟中有兩尊大佛,大佛臉型上廣下收,端莊可親,窟中也有小佛龕數處。周邊雜有若干小窟和佛龕,造像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疏密不等,是千佛崖造像最豐富多彩之處。

群雕造像

千佛崖中部有一區域是排列比較整齊的群體造像,大小均勻,計36尊。據記載因久旱不雨,村民百姓求雨得應,於是共同捐資造像,以示感恩上天。

造像記

關於造像記的記載,《岱覽[4]中記載有唐造像記二十刻,《泰山志》亦為二十種,《寰宇訪碑錄》也是二十種,《山左金石志》記載十八種,《山左訪碑錄》記載十八種,《歷城縣誌》(乾隆版)記載有二十種,《濟南金石志》(道光)記載有十九種,大部錄取唐時,實唐後各代至明均有題記上石,根據考古部門的集中普查,現有題記21則,其中有9則有明確紀年。

1.梁師陟造像記:梁師陟為女金光、女裕兒、外甥男婆廬,各為敬造像一軀,普及法界,咸同斯福。
2. 大唐顯慶三年行青州刺史清信佛弟子趙王福為太宗文皇帝敬造彌陀像一軀,願四夷順命,家國安寧,法界眾生,普登佛道。
3.像主劉操亡妹順妃供養
4. 像主前旅師上騎都尉劉君操供養
5.陵感敬造彌陀像一軀
6.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重修聖像,僧人定香
7.大唐顯慶二年僧明德敬造
8.像主王元亮被蠱魅得恙,造像設齋,願合家平安,法界眾生,咸同斯福。
9.恭禮聖像,張直方題
10.清信女段婆為亡父母敬造一軀
11.大唐武德二年□門沙棟厥年七十……
12.大唐貞觀十八年,僧明德知風竹難倚,造石像兩軀,瞻顏祀禱。
13.顯慶二年,南平長公主為太宗文皇帝經造像一軀。
14.大唐顯慶三年九月十五日,齊州刺史上柱國駙馬都尉渝國公劉元意,敬造像供養。
15.元毛德供養,德妻田供養。
16.李樹生敬造像一軀。
17.高道卯為比丘尼真海沙彌,感師敬造像一鋪,普及法界眾生,咸同斯福,
18.像主周世軌為父母敬造。
19.文明元年四月,趙旰妻為亡父母敬造佛像一軀。
20.永淳二年六月內為天災旱測,近諸村史同、王方百餘人等於朗和尚廣所祈請,雖蒙甘澤,發心設齋,造像造經。
21.像主章邱令王懷賢妻鄧,經造像兩軀。

造像可分為3組。北部一組僅有大窟2個;南部一組大小窟龕羅列,造像多而集中,有大窟 3個;中部一組均為小龕,大都是一龕一佛,少數一龕二佛,個別小龕一佛二菩薩。大窟平面呈不規則半圓形,窟門圓拱形,高1.4~2.9米,內雕2米以上大佛,共7尊,均作結跏趺坐狀,高螺髻,面形俊秀,或一手橫放於腹前,一手彎曲,作「施無畏印」;或雙手平疊於腹前,作禪定印。內着輕薄的「僧支」,腰間系帶,外着通肩式大衣。各窟內壁均雕小龕。中部劉玄意造像,龕門長方形,門高0.8米,寬0.48米,門外右雕獅子,左雕力士像。主佛面容較瘦,雙腿下垂,倚坐於束腰蓮座上,左手垂放膝上,右臂上曲作「施無畏印」。門外刻有劉玄意造像題記。佛像絕大部分面形豐滿秀麗,衣紋線條流暢。雕刻技法圓刀、平刀兼具,刀法犀利,具有明顯唐代風格。

造像銘記46處,有確切紀年的10餘處,其中有唐武德、貞觀、顯慶、永淳和文明等。造像者大都是皇室、貴族、官吏和僧侶。銘記或刻於龕門外,或刻於佛旁。

山下原為十六國時期名僧竺僧朗創建的朗公寺,隋開皇三年 (583年)改稱神通寺,今存遺址。遺址中部的龍虎塔通高10.8米,平面方形,底邊長4.25米。基座為石砌三重須彌座,束腰部位雕有壺門。塔身由 4塊巨石構築,四面券門外雕龍、虎、力士、菩薩、飛天、樂舞等及捲雲紋飾。門內方形塔心柱,每面雕坐佛一尊,周飾飛天、火焰、垂帳、蓮花。頂部宋代磚砌,重檐,上面是由覆缽、相輪組成的塔剎。

九頂塔位於千佛崖東南約 5公里靈鷲山南麓九塔寺故址內。因頂部建9座小塔,故名[5]。磚築單層,平面八角形。通高13.3米,塔身下部青磚粗砌,腰線以上磨磚精砌,每面均微內凹。塔檐疊澀挑出17層,再內收16層構成台座形式。其上9座小塔均為方形,各3級,居中的一座高5.35米,門南向;其餘的小塔分別圍繞於周邊,各高2.84米,門向八方。

1962年修復九頂塔塔頂。1964年修復塔,同年成立了歷城區四門塔文物保護管理所。1965年於造像崖面前增設鐵欄圍護。1983年進行了險石排除、懸石支頂和恢復部分窟檐等加固保護工程。

視頻

千佛崖造像 相關視頻

中國佛教摩崖造像瑰寶——千佛崖
千佛崖宣傳視頻
走進百年千佛崖
廣元「千佛崖」景區,為四川境內最大的摩崖石刻群,4A級景區

參考文獻

  1. 千佛崖石窟造像,才府
  2. 山東省樂山市千佛崖,欣旅通 2016-12-29
  3. 唐太宗李世民的21個女兒生平詳細介紹,豆瓣 2016-12-1
  4. 《岱覽卷一》,國學大師
  5. 九頂塔,中國園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