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千屈菜科

中文學名 千屈菜科

拉丁學名 Lythraceae

拼音 qianqucaike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千屈菜科 (Lythraceae)草本、灌木或喬木。枝常四棱形,有時具棘狀短枝。葉對生,稀輪生或互生,全緣,葉下面有時具黑色腺點;托葉小或缺。花兩性,常輻射對稱,稀左右對稱;單生或族生,或組成頂生或腋生的穗狀、總狀或圓錐花序。花萼筒狀或鍾狀,與子房分離而包子房,平滑或有棱,有時具距,頂部3-6裂,稀16裂,鑷合狀排列,裂片間有時具附屬體;花瓣與萼裂片同數或無花瓣,如有花瓣,則着生萼筒邊緣;雄蕊常為花瓣倍數,有時較多或較少,生於萼筒內,花絲長短不一,芽時常內折,花葯2室,縱裂;子房上位,常無柄,2-6室,每室具倒生胚珠數顆,中軸胎座,中軸有時不達子房頂部,花柱單生,長短不一,柱頭頭狀,稀2裂。蒴果(1)2-6室,橫裂、瓣裂或不規則開裂,稀不裂。種子多數,形狀不一,具翅或無翅,無胚乳,子葉平展,稀摺疊。

目錄

形態特徵

株:草本、灌木或喬木。

枝:枝常四棱形,有時具棘狀短枝。

葉:葉對生,稀輪生或互生,全緣,葉下面有時具黑色腺點;托葉小或缺。

花:花兩性,常輻射對稱,稀左右對稱;單生或族生,或組成頂生或腋生的穗狀、總狀或圓錐花序。花萼筒狀或鍾狀,與子房分離而包子房,平滑或有棱,有時具距,頂部3-6裂,稀16裂,鑷合狀排列,裂片間有時具附屬體;花瓣與萼裂片同數或無花瓣,如有花瓣,則着生萼筒邊緣;雄蕊常為花瓣倍數,有時較多或較少,生於萼筒內,花絲長短不一,芽時常內折,花葯2室,縱裂;子房上位,常無柄,2-6室,每室具倒生胚珠數顆,中軸胎座,中軸有時不達子房頂部,花柱單生,長短不一,柱頭頭狀,稀2裂。

果:蒴果(1)2-6室,橫裂、瓣裂或不規則開裂,稀不裂。種子多數,形狀不一,具翅或無翅,無胚乳,子葉平展,稀摺疊。

產地分布

分布:廣布全世界,主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功效與作用

千屈菜的藥用功效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大腸經。

【功效】清熱、涼血、收斂、止瀉,治痢疾、崩漏、吐血、外傷出血、瘡瘍潰爛等。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生藥(全株)煎劑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腸傷寒桿菌屬的生長,痢疾桿菌尤為敏感。

2、降壓作用:牡丹素0.05~10.0毫克/千克靜脈注射對麻醉大鼠可暫升壓,大於10毫克/千克靜脈注射則產生持久降壓,降壓機制是由神經節阻斷作用。

3、抗炎作用:牡荊素20克/千克腹腔注射對大鼠角叉菜膠性炎症有抗炎作用。

4、解痙作用:牡荊素10~30克/千克可抑制乙酰膽鹼和組胺引起的豚鼠離體腸管的收縮,對豚鼠離體腸管最初有增強作用,但稍後則顯示解痙作用,能減弱乙酰膽鹼和組織胺對腸管的興奮作用。

5、其它作用:止血作用由於含鞣質所致,其根煎劑用於瀉下或慢性痢疾作為收斂或緩和劑,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於屈菜甙與鞣質所引起,對腎、胃及循環系統無害,其提取物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但它本身不產生低血糖。

藥用選方

1、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錢,水煎服。

2、潰瘍:千屈菜葉、向日葵盤,曬乾,研末,先用蜂蜜搽患處,再用藥末敷患處。

3、泄瀉,便血,血崩:千屈菜煎服6~12克。

4、腸炎、痢疾:千屈菜15克,馬齒莧15克,水煎服。

5、外傷出血:千屈菜鮮草搗爛絞汁外用,或乾草研末撤布上包紮之。

6、傷寒、副傷寒:千屈菜30克,水煎服。

7、吐血、衄血、便血:千屈菜15克,墨菜15克,紅棗5個,水煎服(孕婦忌服)。[1]

參考來源

  1. 千屈菜的功效與作用, 農夫的願望網, 2016-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