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千年古剎.觀音普陀寺(張思信)

千年古剎.觀音普陀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千年古剎.觀音普陀寺》中國當代作家張思信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千年古剎.觀音普陀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遠眺前案臥龍台,近觀後山青龍背。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卯禾水觀音普陀寺所屬教派為佛教。觀音普陀寺歷史沿革,為千年古剎。始建於唐朝天祐(904一907)年間,落應山正東山台兩座佛殿為寺院舊址。相傳,當時建築雄偉,雕梁畫柱,樓閣莉綺,飛檐翹角,氣勢恢宏。隨着歲月的變遷,朝代的更替,戰亂與天災造成年久失修。至北宋乾德初期,又得到了眾善緣信士的重新修繕。

明朝洪武年間,又新建一大佛殿、子孫宮,善緣信士眾多,香火旺盛。

清朝乾隆年間,是落應山觀音普陀寺最鼎盛時期,有乾隆十九年古鐘為據,見證和記載了觀音普陀寺在卯禾水的歷史,佛教文化在此得以弘揚和傳承。

清同治年間,由於回亂,佛殿毀於火災。民國十八年天遭大旱,顆粒不收,災荒蔓延。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向天祈禱降雨,當地民眾自發在原址上建了一座簡易的鎮江王菩薩殿(楊四將軍),賜降甘露,風調雨順,天隨人願,祈雨功成。

隨着黨的宗教政策的逐步貫徹落實。落應山觀音普陀寺得到了重新建設,現占地18畝,從1986年開始開工新建,主殿為仿古建築,高7.8米,寬18米,基深8.6米。依山順勢而建,內供漢白玉雕像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座座雕像,逼真動感,栩栩如生,極為入法。青磚碧瓦,飛檐拱托,擒獸消癸,繪畫精緻,耀眼奪目,蔚為壯觀。

天橋由16根柱子托起,與中樓相連,東西南北通大殿,彩繪技藝精湛,人物形象活靈活現,令人嘆為觀止。中樓12平方米,供釋迦牟尼佛像,南殿54平方米,供鬥戰勝佛銅像,北殿54平方米,供萬紫菩薩銅像。

佛殿大門二層,十二級石介踏步,均為仿古建築,上層供坐伽藍菩薩、韋陀菩薩。高大宏偉,氣勢磅礴。

佛殿大門左側為三聖殿,供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右側為方神殿,供鎮江王菩薩。

中院南北兩側建有20間磚混結構尞房,有廂房、灶房等。

觀音普陀寺屬省級佛教開放場所,於2002年6月經甘肅省宗教局正式批准掛牌。為了完善寺院建築,於2008年,落應山觀音普陀寺山門落地建成。由二帶三的仿古建築,高16米,寬30.6米,基深為13米,二層樓欄由漢白玉雕刻定製而成,巍峨屹立,十分壯觀

近幾年來,靖遠縣觀音普陀寺佛教管理委員會積極貫徹執行黨的各項宗教方針政策。愛國愛教,廣結善緣,廣種福田,為廣大信眾竭誠服務。每逢農曆四月初八,九月十九過會及每月初一、十五香客絡繹不絕。蘭州、西寧、銀川、白銀、固原、中衛等地香客一秉虔誠,不辭辛勞,跨越數百公里前來觀音普陀寺敬香拜佛。[1]

作者簡介

張思信,甘肅白銀人, 世界漢語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