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1957年建立人口地理研究室,是教育部第一次批准的全國18個研究室之一,也是我國解放後建立的第一個人口研究機構,1958年因歷史原因撤消。1976年開始人口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81年恢復設立人口研究室,1983年經教育部批准擴建為人口研究所,1985年列入「中國大學人口學研究與培訓」項目單位,並獲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的資助。1986年開始招收人口學專業的碩士生。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被授予人口學博士點,成為全國第四家具有人口學博士點的人口研究所。
首任所長是我國着名的老一輩地理學家和人口學家胡煥庸先生,他為人口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目前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在人口地理、人口社會、人口經濟及區域人口規劃和國際遷移與僑務研究方面積累了系統化的研究成果,人口地理研究領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老齡化與社會保障、新移民與僑務政策等研究領域也位居全國前列。
目錄
教學招生
目前,人口研究所擁有人口學博士點和碩士點,同時也是人文地理學及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碩士點的教學點之一。每年招收人口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的博士生,人口學、人文地理學和人口資源經濟環境學的碩士生,以及繼續教育[1]學院人口學勞動經濟和社會保障大專生。目前在讀博士研究生14人,碩士研究生30人。
科研實力
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現有專職、兼職研究人員1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講師1人,專任助理研究員1人,科研實力雄厚。在國內同類研究機構中,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的學術水平和科研力量均居前列,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餘項,部委與省市級課題60餘項,主持、參與海外院校、基金項目30餘項,省部級以下招標及委託項目200多項,出版學術專着20多本,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500多篇,已獲得省部級獎20餘項。在多次省部級人口學相關優秀學術成果的評獎中,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的獲獎數量和等次均名列同類研究機構前列。
研究特長
優勢一:人口地理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系國內高校最早成立人口地理研究的學術機構。人口地理是本學科點長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前輩胡煥庸教授為學科創始人,先後形成了張善余教授、朱寶樹教授、丁金宏教授、高向東教授等一批骨幹研究力量,出版了《中國人口地理》、《世界人口地理》等一批學術經典,並在人口遷移流動與城市化,城市人口容量與分布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成為國內人口地理學研究的高地。
優勢二:老齡化和社會保障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是國內最早從事人口社會學研究的單位之一,老齡化與社會保障方向的研究實力居於全國前列。在該學科方向創始人桂世勛教授的帶領下,通過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形成了吳瑞君教授、黃晨熹副教授、梁翠玲講師、陳麗梅講師和鄭雄飛等組成的中青年學術梯隊。先後承擔了10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的相關課題研究,出版了國內第一本《人口社會學》專着,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等方面發表了不少創新性的成果,在社會政策與社會救助方面也有一些較高質量的成果,在同行之中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優勢三:新移民與僑務政策研究。1998年我院人口所與上海市政府僑辦、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聯合設立上海市國際人口遷移與發展研究中心,以桂世勛教授、駱克任教授和吳瑞君教授為主,主要從事新移民與僑務政策相關研究。先後承擔了國務院僑辦、上海市政府僑辦、上海市僑聯、上海僑務理論研究中心公開招標或委託課題20多項,已經成為上海僑界的主要研究基地,兩項研究成果分別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7項成果獲上海市統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在國內僑務理論實踐研究方面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優勢四:政府公共政策決策諮詢研究與實踐。立足上海和長三角,面向全國,為國家及地方政府宏觀經濟社會政策決策提供諮詢服務始終是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堅持的一項原則。近年來,承擔了100多項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決策諮詢課題,為上海市乃至國家的相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和政策建議,優勢和特色明顯,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多名科研人員被聘為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決策諮詢專家,多項研究成果被政府有關部門採納,曾獲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為推動國家及地方的經濟和社會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視頻
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重磅!三大政策解讀:扶持繼續教育 ,搜狐,2018-08-09
- ↑ 學術論文有哪幾種分類 ,搜狐,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