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之死
原文
【釋詞】
①長桑:即長桑君。戰國時名醫扁鵲的老師。
②神識:出神入化般的見識。垣一方:牆的另一面。《史記·扁鵲傳》:扁鵲「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閒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中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③惆悵:因失望而哀傷。
④《青囊》:傳說華佗所著的醫書。
三國詩詞《華佗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曹操受噩夢所驚,頭痛不可忍。遍求良醫不能醫療,於是華歆向曹操推薦說:「華佗字元化,沛國譙郡人也。其醫術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藥,或用針,或用灸,隨手而愈。若患五臟六腑之疾,藥不能效者,以麻肺湯飲之,令病者如醉死,卻用尖刀剖開其腹,以藥湯洗其臟腑,病人略無疼痛。洗畢,然後用藥線縫口,用藥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復矣:其神妙如此!」於是曹操「即差人星夜請華佗入內,令診脈視疾」。華佗說:「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不可治療。某有一法: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曹操聽後大怒,懷疑華佗要藉機殺他。華佗便用關公之例說服曹操:「某刮骨療毒,關公略無懼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曹操一聽關公之事,更加疑心華佗與「關公情熟,乘此機會,欲報仇耳!」便將華佗下獄,拷問其情。
華佗聞關羽中箭,不請自來,且關公任其割治,華佗手到病除;曹操請華佗而至,卻又疑其有害己之心,將其殺害。在華佗的身上既折射出關羽的英雄氣質;也映襯出曹操的奸詐兇殘。一代名醫「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但畢竟只能醫病,不能醫奸。非但不能,反受其害。他臨死將自己所著的一部醫書《青囊》贈給了一位心善的獄卒,盼能「能繼吾術」。誰想到獄卒之妻卻將其燒毀,理由很直觀:「縱然學得與華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於牢中,要它何用!」這一筆反襯得十分有力,這種畸型變態的言語,它的價值,就在於給清醒的人一個判斷問題的參照。中國古代有許多傑出的醫學家、發明家、藝術家,他們對社會對人類的價值,在封建掌權的人眼裡,是卑賤的。華佗死於曹操的手下雖是偶然,卻反映了封建社會普遍現象。小說家還不能這樣深刻地認識問題,他只能痛惜:「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