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進化
協同進化是中國地理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目錄
名詞解釋
協同進化(coevolution):由美國生態學家埃利希(P. R. Ehrlich)和雷文(P. H. Raven)1964年研究植物和植食昆蟲的關係時提出的學說,指一個物種的性狀作為對另一物種性狀的反應而進化,而後一物種的性狀又對前一物種性狀的反應而進化的現象。
由於生物個體的進化過程是在其環境的選擇壓力下進行的,而環境不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因此一個物種的進化必然會改變作用於其他的生物的選擇壓力,引起其他生物也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又反過來引起相關物種的進一步變化,在很多情況下兩個或更多的物種單獨進化常常會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相互作用的協同適應系統。
對於協同進化,可以理解為一種進化機制,不同物種相互影響共同演化,這種進化機制對生物演化有重要意義;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進化結果,因為我們所談到的協同進化實例體現的是一種協同的關係,從這些實例中歸納出了協同進化理論。實際上,廣義的協同進化可以發生在不同的生物學層次:可以體現在分子水平上DNA和蛋白質序列的協同突變,也可以體現在宏觀水平上物種形態性狀、行為等的協同演化。協同進化的核心是選擇壓力來自於生物界(分子水平到物種水平),而不是非生物界選擇壓力(比如氣候變化等)。
參考文獻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搜狐,2017-03-27
- ↑ 中國漢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