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角馬夫魚
形態特徵
身體寬闊側扁,白色。有兩條黑色的寬條紋,第一條位於額頭,覆蓋大部分面部,從背鰭前端延伸到嘴部,嘴唇白色,眼睛之間有排列的白色條紋,前額有骨質凸起用於爭鬥,角部向外輻射白色或黃色的明亮區域;第二條位於身體中部,從第一、第二背鰭之間延伸到腹鰭;幼魚身體後部也會有第三條黑色條紋,位於第二背鰭和尾鰭基部,隨着成長慢慢消失。第一背鰭延長,白色。胸鰭黃色。身體後部為黃色,包括第二背鰭、尾鰭和臀鰭後部,靠近尾柄的黃色區域有棕色斑點。[1]
養殖環境
因為其體型較大,不適於一般的家庭飼養,因此出現在貿易中並不多,適宜水體大,同時有足夠多的活石和足夠大的開闊游泳空間,最好有大型藻類生長,不能混養過於兇猛的魚類。初入缸時應該用活的鹽水蝦和糠蝦飼喂,當其習慣人工餵食以後改為冷凍食品,然後慢慢嘗試顆粒和薄片飼料,也可以購買活的蛤蜊等貝類供其取食,如果在食物中增加螺旋藻成分或者添加海藻、紫菜或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能更好地保持其健康。如果想要飼養多條或者混養同屬的魚應同時下缸減少爭鬥,另外馬夫魚屬Heniochus多會啃食珊瑚,最好不要與觀賞珊瑚和其他無脊椎動物混養。
介紹
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是最廣為人知的珊瑚礁魚類,包含12屬120多種,其中蝴蝶魚屬Chaetodon最多,目前已發現並命名的有88個種。蝴蝶魚科的魚類外形和顏色相差較大但體色一般都很鮮艷,通常是黃色或白色的底色上帶有強對比的深色花紋,同時利用穿過眼睛的條紋和身體後部的假眼點來迷惑捕食者。
體長9到30厘米不等,側扁。口小吻尖,端位,略可伸縮。牙齒細長尖銳,密集排列成刷子狀。全身覆蓋小型弱櫛鱗或圓鱗,鱗片延伸到背鰭和臀鰭,側線完整但不明顯,呈弧形。背鰭連續或稍有凹口,有硬棘6到16枚,軟條15到30枚。臀鰭硬棘一般3枚,多至5枚,軟條14-23枚。尾鰭圓形或截平,有15枚分支鰭條。
地理分布
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90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3-28℃。
性情:溫和。
食物:蠕蟲,小型蝦蟹等甲殼類,撓足類等無脊椎動物。
最大體長:23厘米。
分布範圍:印度洋-太平洋。
生活水深:2-30米。
IUCN評級:LC 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