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出價
賣出價 |
賣出價 (Selling rate/Ask or Offer rate)是股票買賣中或銀行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匯率。不同標價方法下賣出價的含義不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賣出價 [1]
外文名稱 Selling rate/Ask or Offer rate
別稱 賣出匯率
計算方法 (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
簡介
賣出匯率也叫外匯賣出價、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
賣出匯率,即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
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定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價代表銀行承擔風險的報酬,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解釋
賣出價 (Selling rate/Ask or Offer rate)是銀行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匯率。
不同標價方法下賣出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賣出價是指銀行賣出一定外幣而向顧客收取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賣出價是較大的數,即賣出一定量的外幣向顧客收取較多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賣價在後。在間接標價法下,賣出價是指銀行賣出若干外幣數而向顧客收取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賣出價是較小的數,即賣出較少的外幣而收取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賣價在前。
計算方法
外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差額,稱"買賣差價",一般為1-5%,計算方法是:(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它構成了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利潤來源。這個買賣差價越是小,說明外匯銀行的經營越有競爭性或外匯市場越發達。例如,美元,英鎊由於交易頻繁,而且交易額較大,能形成規模效益,所以紐約和倫敦外匯市場上,這兩種貨幣的買賣差價只有0.5‰。
外匯交易通常都以美元報價。如果知道所有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那麼,任何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就能夠很方便地套算出來,這便是所謂的"交叉匯率"或"套算匯率"。計算交叉匯率時,正確使用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很重要的。
在直接標價法中,如何正確運用買入價、賣出價來計算交叉匯率的兩個價格。
假如兩組貨幣報價中有一組採用間接標價法,則兩種非美元貨幣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通過直接相乘得到,例如:
(買入價)¥/£=(買入價)$/£×(買入價)¥/$
(賣出價)¥/£=(賣出價)$/£×(賣出價)¥/$
除了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以外,它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算術平均數,即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 。它是為了使報道簡潔,表達方便而使用的匯率。此外,在企業內部的會計處理過程中也經常使用中間價以簡化核算。但中間匯率絕非是外匯買賣業務中實際成交的價格。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