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京江寧高新區

南京江寧高新區(車間)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南京江寧高新區》成立於1994年,是南京高新區的分園之一,2017年被納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目前擁有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火炬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等多個國家級品牌。江寧高新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是南京主城南部綜合環境最優的高新區,也是為數不多集產業區、大學城、風景區為一體的開發園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目錄

園區介紹

南京江寧高新區規劃面積28.94平方公里,大學城片區面積14.1平方公里,濱江片區9.4平方公里,未來科技城片區5.44平方公里。江寧高新區包括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南京生命科技小鎮、服務業集聚區、南京理工大學軍民融合產業園、通訊產業園、未來科技城核心區、未來科技城總部基地研發園9個子園區

綜合配套

江寧高新區現代服務綜合配套日趨完善,城市品質功能不斷提升。南京外國語學校分校、南京力學小學分校、曉莊實驗小學、蘇派實驗中學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齊聚於此,按照國際JCI標準建設的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江寧區社會福利養老中心等坐落其間,形成15分鐘基礎教育和健康服務圈。中糧悅天地、龍湖新壹城、華誼電影小鎮、方山健康體育公園等高端綜合體和文體休閒中心星羅棋布,先進的文化設施和時尚的生活方式交融一體,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更能體驗低碳生活的環境品質。一個「人•業•城」和諧共生、「產•商•居」功能均衡的城市新中心正加速崛起。

自然環境

江寧高新區生態環境優越,碧水生輝、綠脈縱橫,長江、秦淮河蜿蜒旖旎,方山國家地質公園、秦淮源濕地、天印湖、梅龍湖宛若一顆顆珍珠散落,園區整體綠化率超過45%。

區位優勢

空港、水港、陸港「三港」齊聚,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不到30分鐘車程,擁有江寧站、江寧西站兩個高鐵站,濱江港布局萬噸級碼頭,南京地鐵1號線和3號線、南京繞城高速、寧杭高速、寧蕪高速、寧杭高鐵穿境而過,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科技創新

江寧高新區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校地融合發展為特色,以創新生態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 「名校+名院+名企」的良性互動模式,高標準打造創新發展的新引擎。江寧大學城入駐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17所高校,23萬師生,落戶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生命科學成果轉化基地等高端研發平台,江寧高新區正成為創新創業的一方熱土。位於江寧大學城內的科技創新中心,集聚了含「一平台四中心一法庭」在內的國家級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科技諮詢、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增值服務,形成「一核多點、有核無邊」多層次、全角度、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創新服務體系。江寧高新區大力實施創新主體集聚工程,先後建立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各類技術研究中心超過200家。到2017年底,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16家,各類科技型企業700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44億元。大力實施原始創新攻堅工程,年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始終保持30%以上的增幅,萬人專利擁有量達160件,在全國高新區中名列前茅。大力實施高端創新人才引育工程,集聚了以章方良、郭宏新、謝東為代表的頂尖人才100多名,各項創新發展指標在江蘇省內科技園區中處於領先位置。大力實施科技金融服務提升工程,自主培育上市企業18家,其中主板8家,構建起金融資本與科技創新有機融合的裂變發展模式。

生命科學產業

堅持「播種子、育小苗、移大樹」的理念,以「中國基因谷」——南京生命科技小鎮為核心載體,重點發展基因技術、新藥創製、醫療器械等領域,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國家級孵化器內匯集了康緣總部研究院、美國斯泰潘中國研究院等頂尖研發機構。其中,前沿生物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抗艾滋病1.1類長效藥——「艾博衛泰」進入產業化階段;南京傳奇生物的腫瘤特異性T細胞治療法(CAR-T)率先進入確證期臨床試驗;天印健華自主研發的1.1類腎癌治療新藥即將啟動臨床。產業區內入駐了全球最大基因合成服務商——金斯瑞生物科技,國內市值最大的生命科學企業——恆瑞醫藥,全國肝藥技術龍頭企業—正大天晴,國內盆底康復技術領導者—麥瀾德醫療,以及奧賽康、中牧股份、美國康寶萊為代表的500餘家行業領軍企業。江寧高新區成功承辦「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總決賽」、「2017國際醫療健康創新創業大會」等國內外重大品牌活動,園區日漸成為產業發展、合作交流的重量級平台。

高端裝備智造產業

以大項目、規模化、高附加值為導向,圍繞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新能源裝備製造、智能裝備製造等領域,形成了以世界第一風電傳動系統製造商——南高齒、全球最大通用軸承製造商——舍弗勒、國際工業技術領先企業——蒂森克虜伯、中國最大能源裝備製造商——特變電工等規模化企業為核心,以國內新材料行業龍頭——中材科技、混凝土外加劑中國名牌——蘇博特、特種材料設備領軍製造商——中聖集團等創新型企業為代表的新製造業格局。總投資100億元的格力產業園正打造國內最大中央空調智能製造基地,總投資60億元的上汽大通商用車生產基地開啟汽車產業跨界融合新模式。高端裝備智造產業整體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方向迅猛發展,有望突破千億級產業規模。

軟件信息產業

以高科技、多應用、快速迭代為導向,圍繞雲計算服務、互聯網+應用、大數據等領域,形成了以中國智能交通領域核心企業——多倫科技、國內領先的創新型技術服務商——軟通動力、人臉識別技術領軍企業——小視科技、一站式智慧社區服務商——匯銀樂虎等為代表的300多家重點企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收入超過100億元。全球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美國華平與東久中國正合作打造「天域互聯科技中心」,形成「總部+孵化+創投+交流空間」的完整互聯科技生態鏈,開啟互聯科技社區新模式。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南京江寧高新區 相關視頻

南京江寧高新區設39個檢測點 確保第四輪檢測應檢盡檢
南京江寧高新區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