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區面積6.8101平方公里,行政區域劃分為22里,計608鄰。轄內有台鐵高架化五權站、大慶站,建國北路南往高鐵站,復興路銜接國道1號,五權南路連接中投公路及國道3號 ,交通非常便利。

目錄

歷史沿革

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臺灣建省,臺中市屬臺灣府所轄之臺灣縣,南區屬臺灣縣藍興堡,初議以藍興堡橋仔頭莊為省治中心,並著手興建省城,大南門建在現本區南門里南門路與明德街交叉口,小西門在現積善里國光路與建成路交叉口西南邊,惟省城興築未完成,即移設省會於臺北,遂未及實現。

日治以後(1895年)改臺灣縣為臺灣民政支部,翌年設臺中縣,本市隸屬臺中縣臺中辦務署,臺中之稱實始於此,蓋居全臺之適中位置,而本區屬臺中縣臺中辦務署轄管。明治34年(1901年)廢臺中縣置臺中廳,大正9年(1920年)廢廳為州,廢支廳為郡市,現本市昔屬臺中州臺中市及大屯郡之南屯、西屯、北屯各莊轄域,本區隸臺中州臺中市轄管,昔為老松區、若葉區,區內分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頂橋仔頭、下橋仔頭、樹仔腳、番婆、半平厝等行政區,1945年後老松區、若葉區合併改隸為臺中市南區。

文化特色

  • 番仔火故鄉

民國27年(1938年),日本人經營的「日本燐寸工業組合」與「日本燐寸共販會社」兩大公司在臺灣總督府的支持下,決議共同集資,在前「台灣燐寸株式會社」的臺中市橋子頭242番地原址,沿用原名重新復廠,計畫製造火柴供應全島所需。由於投產規模擴大,生產面積不足,附近土地為橋子頭「寶樹堂」謝家所有,乃採取以地換地方式,取得建廠用地。謝姓主人以「多雇用橋子頭居民」為同意換地的唯一要求,開啟了本區長達半世紀的火柴製造生產。後來幾經轉折,「臺灣燐寸株式會社」於37年改為民營化,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臺灣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於鼎盛時期擁有24家火柴工場,臺中廠特別於60年全面引進自動化生產,每月生產量達三萬簍之多,佔全省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可說是臺灣火柴工業的龍頭老大,也因此南區有了「番仔火故鄉」的美譽。

  • 人文薈萃

南區擁有多元的人文風貌,包括全國唯一的「臺灣火柴故事館」,紀錄在地文化及產業歷史;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定位為「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作為臺灣文創產業推展基地的「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前臺中酒廠),提供中部地區大專院校與藝文界人士策展與文化交流;在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有香火鼎盛的城隍廟(本市立案古蹟)、醒修宮、林氏宗廟(國家三級文化古蹟)等,是教育部、行政院文化部指定為國中小學校本土教學題材與導覽參觀的歷史文化古蹟。

文風鼎盛亦為本區特色之一,中興大學中山醫學大學、臺中高工、明德中學,引領著南區的學風發展。全國首座數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亦於103年落成,奠定本區成為「人文薈萃、清新優質」的明亮願景。[1]

觀光景點

火柴故事館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城隍廟
  •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前臺中酒廠,提供中部地區大專院校與藝文界人士策展與文化交流。
  • 臺灣火柴故事館:成立全臺唯一,不定期舉辦活動,宣揚在地的火柴文化。
  • 臺中林氏宗祠: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在民國19年時遷移至現址。
  • 台中城隍廟:為在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
  • 醒修宮:大殿供奉關帝聖君,威武莊嚴,周平、滄淵配祀於左右,神像的藝術價值非凡。
  • 忠孝夜市:鄰近中興大學及台中高工的忠孝夜市,源自日治時代,為常態型的街道夜市。[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