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萧摩诃传
南史·萧摩诃传出自于《南史》,《南史》由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1]
目录
原文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也。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姊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及路养败,摩诃归侯安都。武帝遣安都北拒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稍解去,安都乃免。太建五年,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斩馘甚众。及周遣大将王轨来赴,结长围连锁于吕梁下流。摩诃谓明彻曰:“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彼城若立,则吾属虏矣。”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中,水路遂断,周兵益至。
摩诃又请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驱驰前后,必使公安达京邑。”摩诃因夜发,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及宣帝崩,始兴王叔陵于殿内手刃后主,遂奔东府城。摩诃入受敕,乃率马步数百趣东府城,斩之。以功授车骑大将军,封绥建郡公。隋总管贺若弼袭京口。员明禽摩诃以送弼,弼以刀临颈,词色不挠,乃释而礼之。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隋文帝闻摩诃抗答贺若弼,曰:“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寻从汉王谅诣并州,同谅作逆,伏诛,年七十三。摩诃讷于言,恂恂长者。至于临戎对寇,志气奋发,所向无前。年未弱冠,随侯安都在京口,性好猎,无日不畋游。及安都征伐,摩诃功居多。
译文
萧摩何字元胤,兰陵人,父亲萧谅,在梁朝作始兴郡丞,黄摩诃跟随父亲到始兴郡,几岁时父亲就死了,他的姐夫蔡路养当时在南康、就收养了他。等到蔡路养战败,萧摩诃就归顺了侯安都。陈武帝派候安都在钟山龙尾和北尊坛批御齐军,侯安都从马上神掉下来,被齐军国困,萧摩诃单骑出阵,大声呼喊着直冲齐军,齐军渐渐散去,侯安都才幸免于难。太建五年,萧摩诃跟随都督吴明彻渡江攻打秦郡。萧摩诃率领十二个骑兵深入周军内部,杀伤很多敌军。后来周朝派大将王轨赶来救援,王轨在吕梁下游建起连营水栅。萧摩诃对吴明彻说:“现在敌人还没有筑好营栅,您如果派我去攻打他,他一定不敢抗拒我,他的城栅如果筑成,那么我们这些人就要成为俘虏了。”吴明彻胡须抖动地说:“冲锋陷阵,拔取敌旗,是你的事;深谋远虑,制定战略,是老夫的事。”
萧摩诃变了脸色退出。十天之内,他们的水路果然被切断,周朝的援兵日益增多。萧摩诃又请求说:“如今求战已不成,进退无路,如果偷偷突围出去,也不算耻辱。希望您带领步兵乘坐车马慢慢走。摩诃我前后开道护卫,一定让您平安回到京城。”萧摩诃于是趁夜出发,挑选八十名精锐骑兵,率先突围,众骑兵紧随其后。天亮时,到达淮南,等到陈宣帝驾崩,始兴王陈叔陵在殿内持刀杀伤后主,就逃到东府城。萧摩诃入朝领受敕令,于是率领几百名骑兵和步兵赶赴东府城,将始兴王斩首。萧摩诃因功被授予车骑大将军,封候建郡公,隋朝总管贺若弼袭击京口。员明擒获萧摩诃后,把他送交贺若弼,贺若弼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萧摩诃义正词严脸不变色,贺若弼于是给他松绑并以礼相待。萧摩诃向贺若弼请求说:“看望能与主见上一面,死而无憾。”贺若弼心生怜悯而答应了他。
萧摩诃入殿内见后主,俯伏于地放声号哭,随后到旧日的厨房去给后主拿来吃的,诀别之后便退出来,守卫的士兵见了都不忍抬头看他,隋文帝听说萧摩诃刚正不阿地回答贺若弼,说:“他是壮士啊,这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萧摩诃入隋朝后,官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跟随汉王杨谅到并州,因和杨谅一同谋反,被杀,年七十三岁。萧摩诃拙于言辞,是一个恭敬温和的长者。但在临阵对做时,却英姿勃发,勇往直前。不到二十岁时,他在京口跟随侯安都,生性爱打猎,没有一天不去游猎的。侯安都出兵征伐时,萧摩诃立功占多数。[2]
作者简介
李延寿,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学家,今河南安阳市人。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他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书》对两书评价颇高,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