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
南和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邢台市南端,西与邢台县、沙河市接壤,东连平乡县,北接任县,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约34万,辖3镇5乡,县政府驻地和阳镇,是邢东新区的一部分,邢台市一城五星整体规划的五个卫星城之一。
南和县是传统农业县,有“畿南粮仓”之称。境内东吕高速公路、邯黄铁路的邢台至鸡泽联络线横贯东西,是承东启西、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
南和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观音之乡、宋璟故里”之称。历史上涌现出春秋乐圣师旷、后赵右候张宾、唐朝名相宋璟、元朝户部尚书马亨、明朝右副都御史朱正色、清代武状元王世清、近代书画家白寿章、著名演员王宝强等知名人士。境内有汉墓群、北齐造像碑、隋代澧水石桥碑、白雀庵等名胜古迹。
2015年,南和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成为邢台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城。2016年12月7日,南和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同月,南和县被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列为第二批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2017年,南和县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成为邢台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城[1]。2016年12月7日,南和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同月,南和县被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列为第二批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2017年,南和县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成为邢台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城。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南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和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4°36′—114°52′,北纬36°55′—37°06′,县境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5公里,近似正方形,总面积405平方公里。东邻平乡县,南接鸡泽县、永年县,西连邢台县、沙河市,北靠任县。县人民政府驻和阳镇和阳大街285号。
地质
南和县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第二沉降带中部,是华北沉降区渤海台向斜的一部分。自中石炭世至早二迭世沉积一套先是海陆交互,后是陆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华北陆台自三迭纪以来先后经历了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不同程度的改造,使河北平原产生次一级的隆起和断陷,同时伴生北北东向、北北西向若干组断裂,是地震多发区之一。从中石炭世以来为一套海退式沉积序列。
地层方面,基底缺失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在中石炭统之上沉积了上石炭统至二迭系的含煤碎屑岩系,而中生代时三迭系和侏罗系处于剥蚀状态。白垩纪以来本区急剧下沉,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和新生界沉积。
地貌
南和县地处河北平原西南部,太行山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在30.5—50.8米之间,地面坡降度为1/2500。由于河流的淤积、泛滥与改道,局部形成大小不同的洼地、岗地、二坡地、沙丘、平铺沙地等微小地貌单元,总体的地貌特征为“六洼三堤一沙地”。“六洼”为史召河间洼地、岗上河间洼地、小林洼、杨屯河旁洼地、西里蝶形洼地、侯郭—郝桥河旁洼地,“三堤”为洺河故道、干河故道、百泉河故道高出地面1—2米的自然堤。在故河道自然堤与洼地之间,是全境地貌单元的主体——微斜平地(二坡地)。县域南部有三思至阎里扇面平铺沙地,沿澧河向北向南呈扇状分布。澧河东南岸有东南张沙丘群地,高出地面3—6米,呈不连续带状分布。
气候
南和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明显,天气过渡性突出、变异性显著。春季(3—5月)乍寒乍暖、少雨多风,夏季(6—8月)高温多雨,秋季(9—11月)晴朗凉爽,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2℃,其中1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21.9℃(1981年1月26日、1990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2005年6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499.6毫米,年极端降水量最多为842.8毫米(1963年),最少为246.9毫米(1972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1.2%,冬季占全年降水量的3%。年平均日照时数2236.1小时,5月最多,12月最少。年平均风速2.0米/秒,4月风速最大,8月最小;全年南风频率最高,为19.16%。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大风、冰雹等。
土壤
南和县境内的土壤共分3个土类(潮土、水稻土、风沙土),5个亚类(潮土、褐化潮土、湿潮土、淹育型水稻土、流动风沙土),8个土属,27个土种。土类中,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99.3%,水稻土、风沙土极少。潮土亚类是南和县的主要土壤,分布于全境,占土壤总面积的92%,包括3个土属、16个土种,其中面积较大的土种有分布于三思至阎里平铺沙地的沙壤质潮土、县域西北部和东北部二坡地上的轻壤质潮土以及侯郭、史召、郝桥的中壤质潮土。褐化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固定沙丘和洺河故道,占总面积的5.4%。湿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西里浅平洼地和贾宋镇杨屯—豆村河旁洼地,占总面积1.6%。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贾宋镇西樊屯以东,占总面积的0.16%。流动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澧河中上游河漫滩上,占总面积的0.52%。
南和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18.5克/千克,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土壤pH值平均7.80,属碱性土壤;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0.0081克/千克,属全国中等水平;碱解氮平均含量88.39毫克/千克;有效磷平均含量19.42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含量94.76毫克/千克,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135毫克/千克)。
水文
地表水
南和县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境内有顺水河、南澧河、沙洺河、溜垒河4条行洪河道,境内全长68.5公里,流域面积408平方公里,河网密度11公里/平方公里。1980年前,除顺水河外均为季节性河流,现全为季节性河流河流,除雨季外皆干涸。
地下水
南和县地下水属浅层淡水,分为2个含水层。其中第Ⅰ含水层(潜水层)为降雨入渗直接补充层,底板埋深一般在30米以上;第Ⅱ含水层(潜水—承压水层)埋深多在100米左右,由西向东逐渐变深,水质较好,为地下水主要取水层。澧河以西地下水位埋深多为4—8米,澧河以东多为8—10米,机井开采深度均在100米以内。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干旱和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4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历史上百泉河(顺水河)水量丰富,南和县西部均引百泉河水灌溉。由于百泉灌区的影响,全县地下水源丰富,挖井即有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和上游修建水库等因素影响,南和县4条主要河道水量逐渐减少,1983年后百泉河基本停止向南和县供水。1990年前,南和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487亿立方米,其中年平均自产地表水量为1200万立方米,客水量1.68亿立方米,来水无保障,利用率极低;年平均地下水可采用量6869.9万立方米,而实际采用量为8240万立方米,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
南和县现属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 平水年P=50%,年降水总量为1.97亿立方米。根据《河北省邢台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河北省水资源二次评价和南和县中长期供水规划,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085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6038万立方米。
针对水资源短缺现状,南和县先后建设了引黄入冀滏阳河线南和县配套工程、年供水量530万立方米的邢清干渠、日设计供水能力1.8万吨的地表水厂等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和年引黄河水910万立方米的引黄管道工程,调入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客水,并开展年可压采地下水979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和。
土地资源
2009年,南和县土地总面积40480公顷。其中农用地321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38%;建设用地66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50%;其他用地1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2%。
矿产资源
南和县境内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砖瓦用黏土、河砂 [38] 等,现均已禁止开采。南和县全境为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覆盖,尚未发现其他矿产资源。但据周边县市钻探资料分析,南和县境内有石油和煤炭较有远景。石油产于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中,属断陷盆地型湖沼相沉积,沉降快速而沉积巨厚,有利于造成良好的成油环境和使原始有机物质向石油转化的条件,是理想的油气远景地区,周边的任丘、南宫、邱县即为见证。另据1988年河北省地矿局分析,南和县位于邢台含煤区临清含煤带范围内,邻近地区任丘、南宫、巨鹿和临清等地有含煤地层和可采煤层;预测煤种属气煤和肥煤,埋深1500—2000米,难以开采利用,仅作长远规划考虑。
人口
2014年,南和县总户数118328户,户籍人口377972人,其中男性194817人,女性183155人;18岁以下93379人,18—35岁117783人,35—60岁115176人,60岁以上51634人;全县常住人口332335人,其中城镇人口132520人,城镇化率39.88%。2014年出生5790人,人口出生率15.93‰,出生人口性别比112:100,死亡2517人,人口死亡率6.93‰;自然增长32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01‰。
地方特产
南和金米
南和金米即俗称的小米,粒紧密、色金黄,故称“金米”。据《南和文史概览》记载:唐朝名相宋璟是南和人,曾把家乡小米带进皇宫献给武则天享用,女皇觉着出奇好吃,就封南和小米为“金米”,南和金米成为贡品。现代南和金米不施农药、化肥,是国家认证的A级绿色食品,米软、粘、香。
小米煎饼
相传古时在兴林国一带(南和郭平)盛产金米,三皇姑常用此米解救百姓,为使用方便,将米粉制作成煎饼,深受百姓喜欢。小米煎饼取材于南和金米,并辅助添加小麦面、葡萄干、熟芝麻和白糖,经加水调和后,打糊发酵,上铛烙熟即可食用,粗粮细作,焦嫩香甜。
南和酥鱼
南和酥鱼选用一斤多重的鲜活鲤鱼,净洗后置于陶制大砂锅内,辅以多种配料以及数种中草药,由专人数小时观火、调火,精心炖制而成。直到慢火煨至骨酥刺软,鱼形照样完整如初,鱼肉不碎不散,连骨带肉一起吃,味香、刺绵,无腥味。
赵家蒸包
相传清末民初时期有个姓赵的人家在南和县城开了个饭店,主营蒸包,吸引了众多食客,百年来代代相传。赵家第四代传人研制出新型蒸包,取材于小麦粉、肉馅和葱,经发酵作皮,十香粉调味、炉香碾粉调味后,经蒸笼蒸熟后即可食用,具有香、嫩、不腻、满口留香,皮薄馅大的特点。
著名人物
师旷 字子野,冀州南和(今邢台南和)人,春秋时著名乐师,为晋大夫,师旷双目失明,精通音律,尤擅古琴。曾创作出了《阳春》、《白雪》等名曲,被后世尊为乐圣。
张宾(?—322年),南和县张相村人,一说内丘县人,后赵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右侯、大执法,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史称“机不虚发,算无遗策”。他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但能为官清廉,谦虚谨慎,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石勒追封其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十七岁中进士。历任义昌令,上党尉、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黄门监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经武周、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朱正色(1539—1606),字应明,号和阳,明顺德府南和县朱营村人。明万历甲戌科进士,历官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杰出贤臣,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朱正色读史笔记《涉世雄谭》。朝廷在县城大街建有平定边疆坊、金吾世胄坊、恩覃敷坊三座牌坊表彰。
侯宗宾(1929— ),河北省南和县张相村人。1945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纪委副书记。曾任甘肃省副省长、陕西省省长、河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第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王宝强(1984一),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大会塔村人,主演电影《盲井》获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及法国、泰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2004年因参演冯小刚的贺岁剧《天下无贼》其朴实的个性和独特的形象赢得很多人的关注。2008年凭借《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以及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2011年王宝强携电影《Hello!树先生》获得俄罗斯、美国纽约、意大利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及亚太电影大奖,与徐峥继《人在囧途》再度合作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创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