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重裝軍團

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重裝軍團,歷史名將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南宋抗金名將很多,所謂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但也有一種說法,四大抗金名將以劉錡取代劉光世,除此之外,抗金名將還有張浚、吳家兩兄弟吳玠、吳璘以及王德、李顯忠、孟珙等,如果單以抗金取得的效果和對金兵南下的重創,以及對宋金戰局的影響力來看,個人認為抗金四大名將應為岳飛、韓世忠、劉錡和吳玠


這裡單表劉錡,劉錡是將門之後,父親劉仲武為瀘川軍節度使,劉錡生得相貌堂堂,自小弓馬嫻熟,武藝超群,全然不似官二代那樣花天酒地,金玉其外,奠定劉錡一生卓越戰績的順昌之戰,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即金兀朮就吃了先入為主的大虧,以為劉錡是個花花公子,只會紙上談兵,犯了個人經驗主義的大錯,可見金人的資訊欠發達,戰時諜報工作有失水準,要知道,劉錡暴得大名憑得是紮實的軍功,全然不是父輩的請託和蔭佑。


劉錡飽讀兵書,深曉韜略,尤其射得一手好箭,年少時跟隨父親征戰,營門口立着一隻貯水的大缸,劉錡張弓搭箭,一箭射穿大缸,缸中水如注激濺,那麼大一個缸,目標大了去了,誰還射不中呀?且慢,劉錡在鬨笑聲中再發一箭,見證奇蹟的時候到了,此箭恰好堵住了孔洞,如注飛濺的水流戛然而止,鬨笑聲變成了嘖嘖的驚嘆聲,劉錡一箭就征服了父親手下的驕兵悍將。劉錡早年是在與西夏的征戰中蜚聲軍旅的,據傳西夏乳母恐嚇啼哭的小孩,借用的就是劉錡的大名,此版本雖說是三國時張遼玩剩下的,但這個真有,宋史所載。


劉錡所率領的八字軍原本是王彥的手下,王彥因與人爭鬥,被高宗罷了軍權。八字軍有個特點,臉上刺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軍另一個特點是戰時必帶家眷,這也是順昌(安徽阜陽)之戰,劉錡誓死抵禦不肯後退的客觀原因,這一退,大概就是昔日劉備當陽之戰的狼狽敗相。當然劉錡不是劉備,順昌之戰中,劉錡的表現是戰神級別的,先是破釜沉舟,自絕退路,然後誘敵深入,招募敢死隊員,運用破襲戰、夜戰等多種計策,面對金人四面圍攻,將士同仇敵愾,奮勇殺敵,以三千人擊敗了數倍於己的金兵。


金軍統帥金兀朮得知順昌失利,提兵十萬親自增援,金兀朮所率精銳以「鐵浮屠」「拐子馬」為兩大必殺技能,何謂「鐵浮屠」、「拐子馬」?「浮屠」本是佛家用語,是「塔」的意思,「鐵浮屠」就是鐵一樣不可摧毀的塔,據現代人考證,「鐵浮屠」就是用重鎧甲防護人與馬,只露雙眼,然後四馬合一組成鐵甲洪流,可抵流夭和滾木擂石,這是冷兵器時代最為先進的重裝鐵甲部隊,想想二戰時德軍坦克之父古德里安的摧枯拉朽之勢,就可以知道金人這個當時最早最先進的重裝鐵甲部隊厲害之處。「拐子馬」就是兩翼的輕騎兵,二者相得益彰,前面「鐵浮屠」橫衝直撞,堅不可摧,而後兩翼輕騎兵趁勢包抄,銳不可擋,這種先進的戰法,宋朝軍隊先前吃了不少虧。


順昌圍城之戰後,金兀朮中了劉錡反間計,以為劉錡只是個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並沒有把對方放在眼裡,因此兵貴神速,輕裝前進,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重裝部隊野戰的效率。劉錡使其驕兵在前,投毒穎水於後,讓金兵失去戰鬥力,而後親自組織了一支針對「鐵浮屠」「拐子馬」的特殊戰隊,他精心挑選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的軍中勇士,人人手持長柄斧和長把標槍,專攻對方「鐵浮屠」重裝部隊的馬腿,一馬既倒,余馬難支,體量笨重,難以起身,「鐵浮屠」成了破銅爛鐵,再用標槍刺殺「拐子馬」,金兵大亂,繼而潰不成軍,順昌之戰成為金人引以自豪的重裝甲部隊覆滅的末日。順昌之戰,是南宋抗金防禦戰中最精彩的戰例,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此役過後,金兵見劉錡大軍,皆驚惶失措道「此順昌旗幟也」,聞風喪膽,抱頭鼠竄。


金人此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重裝鐵甲部隊「鐵浮屠」,經劉錡發明的戰陣打擊後,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戰力,後再經過岳飛的複製與粘貼,與劉錡如出一轍的戰法,遭到毀滅性圍殲後,從此徹底退出了冷兵器時代,恥辱性的謝幕了。據此,劉錡可稱為戰術大師,古代軍事發明家。


不過,順昌大捷並未給劉錡得來好運,主戰派深深嫉恨劉錡破壞了南宋的基本國策和議,擔心招致金人更為兇殘的報復,所以對獲勝後的劉錡不熱反冷,甚至差點解除了他的兵權。再加上南宋統軍大將各懷鬼胎,尤其是嫉賢妒能的張俊,經常私下裡給劉錡穿小鞋,有一次,張俊指使手下士兵縱火劫掠劉錡軍營,劉錡帶兵平亂,擒獲一十六人,皆驗明正身,梟首示眾。而後劉錡前往質問張俊,張俊傲慢的反問「我是宣撫級別的人物,你只不過是一個小小判官,為何要殺我的人?」劉錡正色回道「我怎麼知道是你的人,我只殺劫賊」。張俊狡辯「我的人回來說,並未做過此等傷天害理之事」,然後叫來手下對質。劉錡不卑不亢,慨然應對「錡為國家將帥,有罪,大人當秉明朝廷,怎能與販夫走卒對事?」說完,長揖上馬而去。


在張俊、楊泝中的讒言構陷下,在主和派秦檜的排擠打擊下,劉錡終被解除兵權,任荊南知府,在地方任上,劉錡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荊南六年,劉錡興修水利,治理蝗災,留下了許多佳話。六年後,劉錡因對朝政失望,掛冠留印,失望而去。


劉錡在歸隱湖南湘潭時,曾經留下一段軼聞趣事,雖為名門之後,但劉錡家財盡皆投入軍中,再加上他愛兵如子,所得俸祿皆散於他人,因此身無餘財,極為清貧,歸隱後日子過得非常拮据,但其天性好酒,經常到村中小酒館小酌幾杯,或為賒賬,常常惹得店家喝三道四,劉錡不以為忤,常常苦笑着搖頭嘆息,這一日又觸了霉頭,劉錡感懷身世,嘆息道「百萬番兵,我只等閒視之,如今卻被山野村夫恥笑,時也,命也?」回到偏僻小屋,劉錡便作了一首《鷓鴣天》「竹引牽牛花滿街,疏籬茅舍月光篩。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休懊惱,且開懷,平生贏得笑顏開。三千里地無知己,十萬軍中掛印來。」


好一副恬淡自如,瀟灑自在的心性,身前功名事,身後寂寞名,恁誰能勘破功名利祿?而一身戎馬倥傯、金戈鐵馬,立下千秋不朽功勳的劉錡看透了,任他清風徐來,白雲蒼狗,都只不過是驚鴻一瞥。昔日橫刀立馬的大將軍,這種笑對人生,甘願寂寞,不求聞名於鄉野,達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令人欽佩。「三千里地無知己,十萬軍中掛印來」又是何等豪邁?儘管這種豪情之後,多少讓後人感慨有點薄涼,無奈,甚至有點憤然。


宋朝的武將充滿人文情懷,大多都是詞作好手,比如岳飛、宗澤、劉錡等人,真是讓現代軍人羞煞。劉錡後來雖被起用,但一生時乖命蹇,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再度調集大軍南下,金人張牙舞爪,紛紛請命,但攻打劉錡軍卻無人敢領命,都被順昌一戰嚇破了膽,氣得完顏亮咬牙切齒,親自統軍與劉錡決一死戰,此時劉錡卻已病入膏肓,紹興三十二年,即公元1162年,在憂憤成疾中劉錡吐血身亡,後被宋廷諡為「武穆」,與岳武穆一樣尊貴榮耀,可惜相較耳熟能詳的岳飛,後人甚少知道劉錡的事跡罷了。

視頻 

走進名將劉錡 傳承愛國情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