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山坡上那口井(付素麗)

南山坡上那口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南山坡上那口井》中國當代作家付素麗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南山坡上那口井

記憶有時候真的不可思議,當一些風景親臨其境的時候,並沒有覺得美在哪裡,也沒有真正地刻在心裡,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可以感懷,亦如我們遇到的一些人,當時並沒有心動的感覺,過了一些時日,那感覺便自己跑了出來。

那是一口井。不,確切地說是一口旱井。當我從聶榮臻司令部舊址的窯洞里走出來時,我發現了它。起初,我以為只是一個土坑,等走近了才看清。這個位於草地與雜木交接處的地方,地面上豁然閃現出一個黑洞洞的井口,給青草不動聲色地遮掩着,四周既無柵欄也不見略微高出井口的石螺,只有那口井饑渴地張着嘴。我覺得很好奇,就問身邊的人,這是什麼?有一位老師說,這就是當年聶榮臻將軍他們用的水井啊。

這口被土與雜物掩埋的旱井,裸露在我的視野里。它似乎在向我們講述着當年的那段歷史。

我們應該銘記,平山縣南山坡是華北局華北軍區誕生地,也是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的誕生地。名不見經傳平山縣南山坡,在華北黨政軍史上應該是濃墨重彩的一筆,1948年5月20日,晉察冀魯豫解放區和晉察冀解放區在此合併,華北黨政軍的歷史在這裡掀開第一頁。

平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這裡物產豐富。聶榮臻曾親切地稱平山是「晉察冀的烏克蘭」。這裡群眾基礎好,曾經湧現出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和「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平山團。

這口井見證了這一歷史的事實。一口井就像一個永不衰老的講解員,他對當年的崢嶸歲月記憶猶新。

講解員用手指向光祿山。光祿山北麓依山勢坡度自南向北緩緩而下,山壑丘陵交錯,南山坡比較獨特,光祿山是南山坡村的天然屏障,在抗日戰爭時期,是躲避日軍「掃蕩」的地方,許多人家都挖有地道,地道從家裡的窯洞通向另外的洞裡,遇有特殊情況轉移十分方便。

這裡的飲水主要是靠挖旱井或者雨水解決。1948年春天,天氣十分乾旱,村民們自己的旱井勉強夠用。5月10日左右,晉察冀四分區的領導來到南山坡,了解了村子的情況後說:「這裡十分安靜,適合辦校搞培訓班,只是飲水困難。」村民們因為土改都分到了土地,對黨有着樸素的階級感情,聽說要辦培訓班,熱情高漲,他們把一擔擔的清澈的泉水倒在這口旱井裡。

這個培訓班就是華北局、華北軍區、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它們在此成立並召開會議。當時華北第一兵團正發起臨汾和晉中戰役,敵機時常在村子上空飛過,為安全順利地召開大會,故此選擇了比較隱蔽目標小環境幽靜的南山坡村。

1948年5月成立的委員會在人民戰爭的隆隆炮火中承擔着支援前線的任務,而這口井就像革命老區的人民,默默地用積蓄的能量,盡其所能做事。

西柏坡,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在那裡運籌帷幄。南山坡,聶榮臻,薄一波領導着華北黨政軍的工作。

西柏坡,劉少奇,董必武分別擔任着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常來南山坡指導工作。南山坡,華北黨政軍的歷史在這裡掀開新的一頁。

撥開草叢掩映的井口,我又看到了另一個關於井的描述:

瑞金城外有個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一天,毛主席看見一個老鄉挑着渾濁的水往家裡走,就問:「老鄉,這水挑來做什麼用呀?」老鄉回答說:「呀!」毛主席疑惑地問:「水這麼髒,能吃嗎?」老鄉苦笑着說:「沒法子,再髒的水也得呀!」毛主席又問:「是從哪裡挑的?」老鄉回答:「從塘里挑的。」毛主席請老鄉帶他去看看。走了一陣,只見一個不大的水塘,雜草叢生,池水污濁。全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這裡。毛主席關切地問:「能不能到別處挑水吃?」老鄉搖搖頭,說:「我們沙洲壩就是缺水呀!挑擔水要走好幾里路。」毛主席皺了皺眉頭,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主席找來村里人一起商量挖水井的事。大家一起勘察水源,選擇井位。當井位確定後,毛主席挽起衣袖,捲起褲腿,帶頭挖了起來。於是,大夥挖的挖,鏟的鏟,幹得熱火朝天。在挖井的日子裡,毛主席和臨時中央政府的其他領導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參加勞動。經過十幾天的奮戰,水井挖成了,沙洲壩的人民終於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群眾激動地說:「我們從來沒有喝過這麼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哪!」解放以後,沙洲壩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吃水不忘挖井人。當我們來到南山坡的窯洞前,懷着崇敬的心情,觀覽這口已經早已廢棄了的土井,不禁產生無窮的遐想,睹物思情,眼前的一切不正給了我們深刻的啟迪嗎?

[1]

作者簡介

付素麗,河北石家莊欒城區小學高級老師,愛好文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