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帆
南帆 |
南帆,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本名张帆。1975年下乡插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84年至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1]。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
原 名 ---- 张帆
出生日期----1957年
出生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文学 作家
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代表作品----论文集《文学的维度》;散文集《星空与植物》、《叩访感觉》等
人物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文联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紫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3]。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4]。
个人介绍
南帆1984年至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现任院院长。"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2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第二批)。 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主要的考察范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同时涉猎一系列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文本生产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交叉地带是兴趣的焦点。已经出版《文学的冲突》《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敞开与囚禁》《双重视域》《问题的挑战》《文学理论新读本》《理论的紧张》《后革命的转移》《五种形象》等学术专著、论文集多种,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六部散文集。 先后三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鲁迅文学奖"、福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等各种奖项五十多种。
理论研究
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已经出版《冲突的文学》 《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敞开与囚禁》《双重视域》《文学理论》《后革命的转移》、《五种形象》《关系与结构》等学术专著、论文集多种,发表论文200多篇。多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获奖情况
曾经获得各种奖项五十多种,另有多部散文随笔集出版。
《辛亥年的枪声》获鲁迅文学奖。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获华语传媒文学奖。
《五种形象》(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2007-2009)
文化研究主要论文目录
《全球化与想象的可能》 《文学评论》2000、2
《声音社会的诞生》 《天涯》2000、3
《没有重量的空间》 《电影艺术》2000、4
《游荡网络的文学》 《福建论坛》2000、4
《网络的话语》 《文艺研究》2000、5
《影像时代》 《南方文坛》2000、6
《身体的叙事》 《天涯》2000、6
《启蒙与操纵》 《文学评论》2001、1
《真实的神话》 《视界》第2辑
《机械和技术制造的抒情形式》 《文艺评论》2001、1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天津社会科学》2001、3
《消费历史》 《当代作家评论》2001、3
《双重视域与文化研究》 《读书》2001、4
《普遍主义的限度》 《跨文化对话》2001、6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镇江师专学报》2001、4
《文化研究:开启新的视域》 《南方文坛》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