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庫,位於紫禁城西路、養心殿南側的膳房以南,是皇宮儲存文物之庫房。

目錄

介紹

清朝紫禁城內最大的文物庫房。[1]紫禁城內除了內金水河之外,還有四條溝渠,最終均流入內金水河,用於排水。其中一條南北向的溝渠從乾清門院內的西南角穿出,橫過內右門而入養心殿南庫,再由南庫穿出隆宗門外,向南折去,至武英殿東側的斷虹橋處注入內金水河[2]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三顆「翠玉白菜」,最著名的一顆原屬永和宮,其他兩顆分別來自永壽宮、南庫。來自南庫的這顆,綠白相間,中心位置雕刻有一個開孔,推測可能是當作花插使用。[3]

大聖遺音」神農式原藏南庫。溥儀被逐出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入宮點差,在清點南庫時,見到這張破敗不堪的古琴,棄於南庫的牆角,弦軫俱失,岳山崩缺。由於房屋漏雨,雨水長年經琴面流下,導致泥水銹結琴面,掩蓋了琴面的漆色、斷紋、金徽,琴面呈灰白色。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遂將其定為「破琴一張」,編為「鯤字一零七號」,載入點查報告以及日後的文物點查清冊中,仍然棄於原地。抗日戰爭期間,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此琴也未南遷。1947年,主持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工作的王世襄見到這「破琴」,認為是唐代古琴珍品,當即移藏延禧宮文物庫,並為其配上青玉軫足。後來王世襄又請古琴名家管平湖修理。該琴至今仍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1949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在養心殿南庫發現一柄明代大摺扇,此後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這可能是傳世的摺扇中形體最大者。這把摺扇共有十五骨,即兩邊各有一個大骨,中間有十三個小骨。扇骨長82厘米,兩邊大骨上寬0.8厘米、下寬1.4厘米,方頂圓底。軸心部分若不計算骨子,即成圓球狀,直徑4.8厘米。外露的骨子全以湘妃竹皮包鑲,就連竹節細部均逐一仿效。扇面上的畫,落款為「宣德二年春日武英殿御筆」款,可見為明朝宣德帝所繪,上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