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南毛蒿

中文名:南毛蒿

学 名:Artemisia chingi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菊科 Compositae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族:春黄菊族 Anthemideae

亚 族:菊亚族 Chrysantheminae

属:蒿属 Artemisia

亚 属:蒿亚属 Subgen. Artiemisia

组:腺毛蒿组 Sect. Viscidipubes

种:南毛蒿

分布区域:中国山西陕西甘肃

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及越南,泰国

系:多花蒿系 Ser. Pleiocephalae

南毛蒿(学名:Artemisia chingii)为菊科蒿属的植物。分布于越南、泰国以及我国的浙江、山西、湖南、陕西、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安徽、广东、江西、河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至1,800米的地区,见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以及草地等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1]

目录

南毛蒿形态特征

植株:

多年生草本。

根茎:

主根稍明显,侧根数枚;根状茎稍粗或细,短,直径3-8毫米。

茎少数或单生,高80-100(-140)厘米,具纵棱,淡紫褐色或褐色;上部具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斜向上,长2-7厘米,偶有小分枝;茎、枝密被粘质柔毛及稀疏的腺毛。

叶:

叶纸质,上面被腺毛,初时疏被蛛丝状薄毛,后脱落,背面除叶脉外密被灰白色或灰黄色蛛丝状平贴绵毛,脉上具淡黄色腺毛,背面脉隆起;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5-6厘米,宽4-5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近全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不再分裂或边缘具2-3枚浅裂片或裂齿,叶柄长0.5-1.5厘米,基部有小型假托叶;中部叶卵形、长卵形或宽卵形,长3.5-5厘米,宽2-4厘米,羽状深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2厘米,宽3-6(-8)毫米,先端具短尖头,边稍反卷,不再分裂或有1-2枚浅裂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柄状,基部有小型假托叶;上部叶小,3-5深裂,苞片叶3深裂或不分裂,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

头状花序小,宽卵形或长圆形,直径1.5-2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有细小线形的小苞叶,在茎上部短的分枝或小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短小,外、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初时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毛,后稍稀疏或光滑,中肋绿色,边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半膜质,背面近无毛;雌花3-5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细长,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檐部黄色或紫色,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并有睫毛。

果:

瘦果倒卵形或卵形。

花果期:

8-10月。

南毛蒿生长环境

南毛蒿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等处。

南毛蒿分布范围

南毛蒿产于山西(南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西部)、江西、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越南及泰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百色八角山。

参考来源

  1. 南毛蒿,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