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
南海子東北部雲集跨國企業和各類房產項目的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舊宮開發區,北部角門、大紅門一線商業居住一條街,南海子中部的南苑-東高地居民區,偏南與亦莊相鄰的南海子郊野公園、瀛海鎮,南海子正西的新建住宅和發展新媒體產業的西紅門鎮,西南的大興區中心黃村鎮海子角村和團河行宮遺址,南部的北普陀影視城,東南部的原紅星公社太和鄉燒餅莊東南側建國初期曾殘留一段城牆角門,後因上世紀60年代被當地村民建房取土、平整土地逐漸消失使得歷史上的南海子包括了今天的亦莊、舊宮、大紅門、南苑、西紅門、黃村等。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價格:免費
所屬城市:北京
所屬國家:中國
目錄
簡介
由於自清末以來一百多年的戰火襲擾,特別是1900年八國聯軍的燒殺搶掠和不斷的監守自盜、蠶食、衰敗,南海子除了少數歷史遺蹟,為現代人們經常提起的基本上是大多數人不知淵源的諸多地名。本文的要旨在於回首南海子的昨天,介紹全新的今天,展望更加靚麗的明天。 南海子在元朝稱飛放泊,源自元朝統治者在這一片河泊遍布的地區多訓練海東青撲捉飛鳥、小獸。為使海東青休息、晾曬為汗水霜露打濕的羽毛,特修建晾鷹台,至今猶存。該地區少有人文建築基本上是自然狀態。
歷史及特色
到了明朝,成祖遷都北京,為了尋歡,於永樂十二年(1414),明統治者把元朝的獵場擴大了數十倍,於明宣德三年(1428)撥軍修治南海子圍牆、橋道、土牆長約一百二十多華里,四周開闢四個海子門(即北大紅門今豐臺區大紅門)、南大紅門(今南紅門)、東紅門、西紅門(今大興區西紅門),同時還修建了廡殿行宮(今大興區舊宮鎮廡殿村)及舊衙門(今大興區舊宮鎮舊宮村)。新衙門(今豐臺區新宮村)兩座提督官署,並設"海戶"把守。這樣圍牆內便是人們常說的"海子裡"。 清朝時也稱南苑,把該地作為專供皇室、官僚行獵和操兵習武的圍場。將土牆改為磚牆,在明朝四門的基礎上加修5門:北牆大紅門東面新開小紅門(今小紅門橋附近)、苑東北角開雙橋門(今亦莊開發區東環中路附近)、苑東南角開?城門(今大興區大回城附近)、苑西北角開鎮國寺門(今南四環馬家樓橋東北的鎮國寺)、苑西南角開黃村門(今大興區黃村鎮)。乾隆時,為方便進出還開有20多個角門,像大羊坊、馬家堡南角門、大興的高米店等都是當年的角門位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從天津登陸攻占北京同時,也在南苑之內燒殺搶掠,中國獨有的珍貴麋鹿被殺掠一空,直到幾十年後才重返故里。《辛丑條約》後,清統治者為償還賠款,在南海子設官產局分割出賣土地;南苑從此解體。
清朝亡後,民國政府 1913年在萬字地(後改稱南苑鎮)設航空學校並建南苑飛機場,1922年馮玉祥將陸軍檢閱使署和所屬部隊駐紮在南苑,1937年二十九軍著名將領佟麟閣和趙登禹在與日軍戰鬥中犧牲在南苑至大紅門的公路上。
摺疊這一古老遺蹟現以蕩然無存,而這段歷史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歷史發展 南海子歷史上是北京最大濕地,是遼、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獵場和明、清兩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風"早在明朝時就與西山晴雪等列為"燕京十景"之一,後逐步衰落為環境髒亂差的城郊地區。
北京市南二環永定門外南苑鎮東南有個舊宮鎮,這兩個鎮現在分屬於豐臺區和大興區。這兩個普普通通的小鎮卻記錄着北京一段不平常的自然和人文歷史。
南苑古代時又稱南海子,所謂海子就像城內的六海一樣,是一塊水域廣闊的地帶,雖然目前還缺乏足夠的文字資料,但從古代永定河的變遷情況分析,這裡肯定是永定河多次改道的遺存地。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匯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水面,因為在京城之南,故稱南海子。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元明以來南海子,周環一百六十里。"其廣足可與京東的延芳淀比擬,那碧波浩淼的水面上生靈頻動,其景其色秀麗嫵媚。
古永定河沖積扇前緣的南海子.地勢低洼,泉源密布,留下了許多窪塘和沼澤地,如頭海子、二海子,一直到五海子,還有一畝泉和葦塘泡子等,清代時仍有"有水泉七十二處"的記載。後來的涼水河、小龍河、鳳河等又流經這裡,潺潺的溪水長流,汩汩的清泉無冬夏,良好的水文環境為生物的繁衍創造了理想的條件,使這一帶水生和喜水動植物繁盛起來,魚、蝦、鱉、蟹久捕不減,鶴、鴨、雁、雉朝飛夕落,獐、鹿、狐、兔成群結隊;鬆軟的土地上樹木蔥鬱、青草茵茵,四季景色迥異,日日氣象萬千。
位於天子腳下、皇城近郊的這方水鄉澤國,當然不會無人問津。自遼金時起封建帝王就在這裡漁獵和騎射,據《金史》記載:"大興有建春宮","承安元年二月,幸都南行宮春水"。說明遼金時期這裡已是皇家的游幸之所,並在這裡修建行宮別館。出生在瀚海沙漠又善騎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這塊水豐草盛的遊獵勝地。據《元史》記載:"冬舂之交,天子或親幸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猶豫之度,謂之飛放。"這"飛放"即"飛放泊",因距皇城很近,又稱"下馬飛放泊"。另據《元混一方輿勝覽》記載:"下馬飛放泊在大興縣正南,廣四十頃,北城店飛放泊、黃埃店飛放泊俱廣三十頃。"
元代時,封建帝王及皇子皇孫們為了遊樂方便,專門在南海子修建了鷹坊和晾鷹台。據《帝京景物略》記載:"城南二十里有囿日南海子,一百六十里,中有殿,殿旁晾鷹台,台臨三海子,築七十二橋以渡"。今南苑鎮南邊不遠處有一個高大的黃土台子,據說那就是昔日的晾鷹台,過去這塊空曠低洼的地方,潮濕溫暖,草木繁盛,無論多麼敏捷的動物,只要進入獵鷹的視野內,無一不成為大鷹的獵獲物,這項活動一直延續到明清兩代仍很盛行。情乾隆四年(1739)有詩描述道:"積學滿郊垌,三冬農務停。鳴笳齊隊伍,布令疾雷霆。馬足奔如電,鷹眸迅似星。山禽味鮮潔,飛騎進慈寧。"
明朝在飛放泊擴建殿堂官室,修建了行宮、廟宇和24園,四周修砌圍牆120里,將南海子圈成一座巨的皇家園林,圍牆四面開門,有北大紅門、南大紅門、東紅門和西紅門。在擴修園內外道路的同時,修築了近百座大小橋樑。設海戶1000多人為皇家守護園林、養護動物、侍弄花草樹木。後來又續建了廡殿行宮、舊衙門、新衙門等建築,帝後們每年要到行宮去游賞風景,捕獵作興。
清王朝繼續在南海子大興土木,修建舊衙門行宮、新衙門行宮和南紅門行宮及寺院,將原有的四門增擴為九門,又增加了小紅門、黃村門、鎮國寺門、雙橋門和回城門五個大門。康熙皇經常帶領皇后和嬪妃到這座行宮遊玩,為了討得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歡心,他還親自採摘鮮果鮮菜送給她們。
南海子到了清代不僅是皇家射獵游幸之處,也是皇家操練閱兵的重要場所。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晾鷹台南邊建造了南紅門行宮,每逢大閱兵之日,台上設御營大帳,皇帝便身披鎧甲,緩緩登上檢閱台舉行閱兵式,被犒賞過御食的八旗官兵的鼓樂隊、馬隊、士兵隊從台前威武走過。檢閱完畢,皇帝鄭重宣布新的軍令,並犒賞受檢部隊飲酒。後來康熙皇帝在詩中寫道"清晨漫上晾鷹台,八駿齊登萬馬催。遙望九重雲霧裡,群臣就景獻詩來。"可見當時之盛況。
南行宮雖不及其他行宮宏偉,但有涼水河和團河的環繞,仍顯風光旖旎,可惜1900年被八國聯軍燒毀,只剩下幾塊殘破的石刻。
位於南海子南部偏西的團河行宮是四座行宮中最為豪華的一座,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疏浚團河、鳳河時開始修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竣工的。這期間正逢乾隆盛世中期,國力強盛、庫府豐盈,封建統治者不惜工本,全力打造他們的娛樂場所。這座行宮充分吸取江南風景園林以景取勝的特點,就地掘土成湖,余土堆積成山,山上廣植奇花異草,利用團河之源--團泊的碧水清流環繞山石林木間,樓閣曲廊掩映於蒼松翠柏中,經過長達5年的精心營造,一座頗具江南水鄉風韻的皇家園林終於落成。團河行宮占地400多畝,分別以兩個團泊為中心形成東4兩個風景區,四面砌築長達四里的圍牆,園內的璇源堂、涵道齋等主要建築瑰麗輝煌,裕性軒及西側的澹思書屋和東側的陶春室典雅幽靜,陶春室內有乾隆皇帝御題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珠源寺、鏡虹亭、漪鑒軒、懷清堂等建築分布於碧水青山之間。
東部的宮殿區金碧輝煌,圍牆下有與西湖連通的溝渠,官外有朝房、茶膳室等,後殿是后妃居住的儲秀宮。再後邊是玲瓏別致的東湖,園區雖小,廳堂軒室俱全,山石重巒堆秀,盛夏皇上偕嬪妃們經常來此小憩遊玩。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團河行宮慘遭劫掠燒殺,珍寶奇物被洗劫一空,宮殿樓室毀損大半。民國初曾被軍閥占用。"七七事變"後又遭日軍野蠻的狂轟濫炸,團河行宮徹底變成廢墟一片。以後大批農戶遷入耕作,只有少數燒不毀的石製品尚能隨處找到。解放後雖經當地政府盡力維護,但昔日的輝煌卻難以再現,只留有與行富有關的地名散落於豐臺、大興兩區的農田曠野,如南苑、東高地、角門、鎮國寺、大紅門、小紅門、海戶屯、新官、團河村、舊宮、海子角、廡殿村、西紅門、東紅門、鹿圈、燒餅莊、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瀛海莊、南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