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郡
南陽郡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西漢時期為中國五大都市之一,漢更始皇帝於此地登基。
南陽郡於東漢時被封南都,有帝鄉之稱,為天下經濟首都,隋開皇三年(583年)撤,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唐初復廢,天寶至德年間復改鄧州為南陽郡[1]。
目錄
基本內容
大家知道南陽郡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秦置南陽郡,在這以前南陽稱宛。之所以叫南陽郡,就是宛在東周故都洛陽南,而南陽又位於南山(伏牛山)南,漢水北。古人把山南水北稱為陽,所以宛改名南陽,把南陽所管的這一片區域成為南陽郡,即南山以南,漢水以北這一片區域。 南陽是河南省省轄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北距省會鄭州市263公里。東界駐馬店和信陽地區,南接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西與陝西省商州市相連,北同三門峽市、洛陽市、平頂山市毗鄰。
轄區規模
介於東經110°58′~113°49′,北緯32°17′~33°48′之間。東西最大橫距26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8公里,總面積266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8平方公里。現轄臥龍區、宛城區、鎮平縣、內鄉縣、西峽縣、淅川縣、新野縣、唐河縣、桐柏縣、社旗縣、方城縣、南召縣等2區10縣,代管鄧州市。總人口1026萬,其中城市人口29萬。居民大多數為漢族,其他有回、滿、蒙古、壯、藏、維吾爾、苗、彝、朝鮮等30多個民族。
發展現狀
1994年7月1日,南陽行政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陽地區和縣級南陽市、南陽縣,設立地級南陽市和縣級臥龍區、宛城區。南陽市 轄原南陽地區的桐柏縣、方城縣、淅川縣、鎮平縣、唐河縣、南召縣、內鄉縣、新野縣、社 旗縣、西峽縣和新設的宛城區、臥龍區;原南陽地區的鄧州市由省直轄(8月17日,省政府 通知:鄧州市由南陽市代管)。
歷史
商代為「南鄉」之土,有謝、楚、鄧諸國,公元前272年秦置南陽郡,領14縣,治所宛。漢承秦制,仍置南陽郡,領36縣,治所宛,兼有弘農郡地。1949年3月14日,人民政府成立南陽行政督察區,機關駐南陽市,轄南陽市、南陽縣、南召縣、唐河縣、泌陽縣、桐柏縣、鄧縣、內鄉縣、新野縣、淅川縣、鎮平縣、方城縣。1949年3月28日,更名為南陽行政區,專員公署駐南陽市,轄13縣。1965年5月劃出泌陽縣,同年11月建立社旗縣。1994年7月撤銷南陽地區,設地級南陽市,市政府駐臥龍區。
視頻
南陽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蔡氏郡望、堂號及宗祠通用聯 ,搜狐,2018-2-9
- ↑ 今南陽在三國叫宛城,諸葛亮出師表為何不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宛城?,騰訊網,20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