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麻镇
历史沿革
南麻镇位于山东省沂源县,是沂源县政府驻地。现辖69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13.26万人,总面积152.5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向东南倾斜,省道泰薛路、博沂路和青莱高速贯通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县城沂河河支流水景公园螳螂河与沂河源头上支流四源会和。沿河景区正与牛郎织女景区贯通。沂河水清澈见底。
南麻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据史料考证,殷商时期即有村落,原名东、西庄子,后有黄氏在村南种麻地定居,形成村落,称南麻地,1644年始称南麻,1945年5月始为沂源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元至清代,南麻镇大部为沂水县西北区,少数为蒙阴县北乡。民国时大部为沂水县八区,少数为蒙阴县北二区。1944年5月,沂源建县后为历山区,1955年10月改称南麻区。1958年3月,撤消南麻区,建立南麻镇。8月撤南麻镇,建立红旗公社,12月改称南麻公社。1982年7月,改称南麻镇。1998年12月成立城区办事处,与南麻镇实行"镇办合一"管理体制。2001年4月,城区办事处从南麻镇划出。
1936年除永兴官庄、田庄、南北埠东、候家官庄、刘家大峪、高堂峪属蒙阴县七区外,其余区域属沂水县八区。1944年5月沂源建县后为历山区,1950年4月改称第一区,同时从南麻区划出九会乡。8月撤南麻镇,建立红旗人民公社,12月改称南麻人民公社。1965年6月,并社划区,成立南麻区,九会公社并入,翌年5月九会公社从南麻区划入土门区。1968年12月,南麻区复改称南麻公社,1982年7月,改称南麻镇。1984年6月,社改乡(镇),改称南麻区,翌年9月,撤区调整乡(镇),改称南麻镇。1998年12月,县成立城区办事处,与南麻镇实行"镇办合一"管理体制。2001年3月,沟泉乡撤消后,除赤板、东、西唐庄、西峪庄、大桑树、东洼6个行政村划归大张庄乡外,其余17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41.7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划归南麻镇。是年4月,城区办事处从南麻镇划出。
乡镇概况
南麻镇系沂源县城驻地镇,现辖69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13.26万口人,2007年,南麻镇在沂源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发展促进年、机关作风建设年、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年、平安和谐稳定年"为抓手,突出又好又快发展主题,重工、强农、活商,狠抓机关效能和村级班子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镇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攀升,社会事业跃上新的平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9.4亿元,是2002年的2.8倍,年均递增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是2002年的5.6倍,年均递增41%;境内财政总收入1.1亿元,是2002年的3.5倍,年均递增2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1万元,是2002年的3.5倍,年均递增28.2%;农民人均纯收入6052元,是2002年的1.9倍,年均递增13.6%。全镇经济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南麻镇为断块盆地地貌,中部断块沉积及河流冲积形成的山前平地面积较大,是全县平原地带较多的镇。马头崮、历山、石老子坡、光光顶、燕花寨、塔山、了景台、雕崖封山、炮垛子山、双顶子山、石人崮、南慢山、太平顶等山峰,遍布北西南三面。沂河的两条源头大张庄河和高村河,在境内蜿蜒8.2和11.6公里,流入镇西田庄水库。沂河和螳螂河分别呈东西和南北走向穿越镇境。境内有田庄、沙沟等水库12座,其中田庄水库为库容1.3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田庄灌渠自西向东横贯镇境14公里。平地土壤以棕壤和潮土为主,松软肥沃,灌溉条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