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胡同
介紹
博學胡同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部。原先為南北曲折走向,南起棗林大院,北端東折到府右街,全長348米,平均寬度4米。因為清朝內務府營造司所屬的餑餑房(即甜食房)設在此處,故該胡同清朝稱「餑餑房」。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將北部的「西盔頭作」併入,統一改稱博學胡同。西盔頭作位於餑餑房北部,因製作軍用盔頭的作坊在此而得名[1]。直到2000年代,博學胡同內還保留着中式模磚對縫古建門樓、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等四合院建築,但因缺乏維護,當時胡同內老、舊、危房屋已占全部房屋的70%以上。2006年7月,西城區先後啟動了博學胡同、溫家街、蘇羅卜胡同這三條胡同的整治工程,總長度711米,使用古建築施工技法及古建築材料翻建房屋,並改造基礎設施,同年全部完工。
棗林大院為南北曲折走向,南到靈境胡同,北到博學胡同。全長203米,平均寬度4米。清朝稱「棗林」,以樹得名。中華民國時期改稱「棗林街」,又稱「棗林大院」[2]。
2010年,北京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西城區分中心經北京市西城區房屋管理局《拆遷許可證》(京建西拆許字〔2010〕第122號)批准,在北京市西城區進行西城舊城保護和居民住房改善工程項目一區至四區拆遷建設,2010年11月19日正式啟動拆遷工作,各區拆遷範圍內的胡同包括:
- 一區(西黃城根南街、圖樣山胡同一帶):圖樣山胡同、西黃城根南街、石板房胡同、後達西巷、後達里胡同。
- 二區(互助巷、圖樣山胡同一帶):圖樣山胡同、後達東巷、後達里胡同、互助巷。
- 三區(南紅門、互助巷一帶):南紅門胡同、東紅門胡同、互助巷、西椅子胡同。
- 四區(博學胡同、西椅子胡同一帶):西椅子胡同、博學胡同、互助巷、南紅門胡同[3]。
博學胡同由此被全部拆除。
2017年,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對7條新路進行了命名,被稱為「1號道路」的是東到府右街,西到西黃城根南街一條370米長的路。因位於原博學胡同附近,遵循「符合歷史,照顧習慣,體現規劃,好找好記」的命名原則,將該路命名為「博學胡同」,該路仍屬胡同等級,路面較窄,無路牌[4]。新的博學胡同1號是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